十四、盆 腔 炎
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当细菌进入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发炎,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妇科检查可扪及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盆腔炎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应以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为主,慢性盆腔炎结合足部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并且不良反应少。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长期持续性、程度不同的下腹隐痛、坠胀或腰痛,常在月经期加重,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白带增多、呈脓性或有臭味,有时出现尿频及排尿和大便时胀痛。中医学常见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表现。
1.湿毒蕴盛型 表现为经行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色黄或臭,小便黄赤,大便不调。苔黄腻,舌红,脉滑数。
2.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月经失调,盆腔有包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
3.脏腑失调型 表现为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呆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醋疗方】
大黄牡丹皮(汤)散外敷方
[组 成] 大黄300克,牡丹皮200克,桃仁150克,冬瓜子100克,芒硝12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上药除芒硝、食醋外,共研为细末,分成3份加食醋拌匀,以润而不渗为宜,然后拌入芒硝40克,装入事先做成的布袋内,放入锅内蒸至热透,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宜,敷于下腹部。每袋可用2~3天,早晚各敷40分钟左右。3份药共用6~9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泻热化瘀,散结消肿、止痛。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二稔根艾叶醋方
[组 成] 山稔根60克,地稔根60克,五月艾叶15~30克,白醋1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前3味炒至焦黄,加水600毫升和白醋煎至400毫升,去渣取汁即成。分1~2次温服。
[功 效] 调经止血,补中利水。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及盆腔炎引起的月经过多。
油菜子肉桂醋方
[组 成] 油菜子60克,肉桂60克,面粉、黄酒、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2味共焙干,研为细末,用醋和面粉调糊为丸,如龙眼大小。每服1丸,每日2次,用黄酒送下,连服治愈为度。
[功 效] 行气破瘀,消肿散结。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白带增多者,亦可用于产后恶露不尽、血气刺痛。
【注意事项】
1.急性盆腔炎有脓块形成时应采用半卧位,以利于脓液及带下的引流。
2.加强卫生宣教,注意卫生,严禁经期房事。平时注意保持阴部卫生,每天清洗外阴部。
3.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务必彻底,以防转为慢性。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5.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食品。
6.如高热持续3天以上不退,腹痛加剧,考虑有盆腔脓肿或盆腔腹膜炎时,应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