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小儿在睡眠中尿床的一种病症。凡年满3周岁以上,膀胱排尿作用已由大脑皮质控制,但发生遗尿者,即为病态。其发病原因有体质性与习惯性两大类。体质性有多种因素,如泌尿生殖器畸形,隐性脊柱裂,大脑发育不全等先天性疾病及泌尿系感染、寄生虫病、脊柱或颅脑受伤,发育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大脑功能紊乱,或脊髓的反射弧失常,或因局部性刺激,均可诱发本病。
中医学称本病为“遗尿”“遗溺”。其病机主要由于肾气不足,肺脾气虚,或肝经湿热内迫,致膀胱失约而致。
【临床表现】
小儿遗尿主要表现为小儿在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小儿遗尿以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其中尤以夜间遗尿最常见,以男孩多见;夜间遗尿者约有半数每晚尿床,甚至每晚遗尿2~3次,白天过度活动、兴奋、疲劳或躯体疾病后往往遗尿次数增多,日间遗尿较少见。遗尿患儿常常伴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
1.肾气不足型 每睡即遗,尿量较多,熟睡不易叫醒,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脾肺气虚型 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大便溏稀,食欲缺乏,舌淡,脉沉细。
【醋疗方】
赤石脂姜附醋敷方
[组 成] 赤石脂、炮干姜、制附子各等分,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3味共研细末,过筛。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肚脐,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5天。
[功 效] 温肾固涩,引火归元。适用于小儿下元虚冷型遗尿。
龙骨醋敷方
[组 成] 龙骨15克,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龙骨用火煅后研末,再用米醋调为糊状,敷于脐部,然后用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功 效] 涩精缩尿。适用于小儿遗尿。
麻黄益智醋敷方
[组 成] 麻黄3克,益智仁1.5克,肉桂1.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每次取3克药末,用醋调成饼状,将药饼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隔12小时再敷药,连用3次,然后每隔1周用药填脐1次,连续2次巩固疗效。
[功 效] 温肾助阳,固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三子膏方
[组 成] 五倍子5克,五味子2.5克,菟丝子7.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三子研为细末,临睡前将药末用醋调成糊,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功 效] 固精缩尿。适用于小儿遗尿。
温肾缩泉膏方
[组 成] 紫石英15克,硫黄15克,石菖蒲5克,五倍子5克,生姜汁、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前4味药研为细末,用鲜生姜汁、食醋调成糊,置于两层纱布之间,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晚间临睡前贴,早晨起床取下,每晚1次,连用7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温肾益火,固涩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症。
五乌散方
[组 成] 何首乌3克,五倍子3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2味研成细末,用食醋调成糊,临睡前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连用5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益肝补肾,收敛固涩。适用于下元虚寒之小儿遗尿症。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2.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逐渐养成自控排尿习惯。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
3.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
4.临睡前不进流质饮食,汤药在睡前2小时服用,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