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白屑风)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于头、面、眉、耳及胸背等皮脂分泌活跃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以鳞屑或痂皮。多与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
脂溢性皮炎相当于中医学的“白屑风”“面游风”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肺胃内热蕴蒸,或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面、鼻旁沟、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部、脐窝及腹股沟等皮脂溢出部位。皮损处多为淡红色或黄红色如钱币状斑片,上附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干性皮脂溢出多见于干燥脱屑斑片,自觉瘙痒。可有精神易兴奋、皮脂分泌异常或有偏食习惯。病情严重或处理不当可发展为脂溢性湿疹甚至红皮病。中医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以下几种。
1.血虚风燥型 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有糠秕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肺胃热盛型 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皮损红色,并有渗出、糜烂、结痂、剧痒,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脾虚湿困型 临床表现为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或黄色,有灰白色鳞屑,伴有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醋疗方】
大黄冰片醋方
[组 成] 生大黄100克,冰片20克,食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于密封瓶中浸泡7天,至颜色变成棕色后应用。使用前先用75%乙醇消毒患处,再涂以上药液,每日3~4次。
[功 效]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适用于脂溢性皮炎。
甘油醋方
[组 成] 甘油1份,食醋5份。
[制法用法] 将2味混匀,涂搽患处。
[功 效] 消炎止痒。适用于脂溢性皮炎。
苦参白鲜皮醋洗液
[组 成] 苦参30克,白鲜皮15克,土茯苓15克,蒺藜10克,生地黄10克,何首乌10克,威灵仙10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乌梢蛇10克,川椒10克,枯矾10克,硫黄10克,食醋200毫升。
[制法用法] 上药除食醋外,其余各药水煎后过滤,即刻热熏,温时入醋敷洗,每日2~3次。若有水疱、糜烂者,浸洗后外敷由枯矾、百部、黄连各等分制成的药末。
[功 效] 养血润燥,清热除湿,搜风活血,杀虫解毒。适用于脂溢性皮炎等。
生 发 膏
[组 成] 蔓荆子60克,附子60克,细辛60克,续断60克,皂荚60克,泽兰60克,零陵香60克,防风60克,杏仁60克,藿香60克,白芷60克,松叶90克,石楠90克,莽草30克,松膏2千克,马髻膏2千克,猪脂2千克,熊脂2千克。
[制法用法] 上18味,咀,以清醋3升渍药一宿,明旦以马髻膏等微火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用以泽发。
[功 效] 散寒除湿,润发祛屑,散风止痒。适用于头中风痒,白屑。
五 香 膏
[组 成] 藿香37.5克,甘松香37.5克,甲香(炙)37.5克,鸡舌香37.5克,附子(炮)37.5克,续断37.5克,乌喙(炮)37.5克,泽兰30克,防风30克,细辛30克,白术30克,白芷53克,松叶53克,莽草53克,柏叶(炙)60克,大皂荚(炙)2寸,甘草(炙)23克,猪脂2.5千克,苦酒1.2升。
[制法用法] 前18味,咀,绵裹,以苦酒渍一宿,用猪脂煎之,取附子黄为度去滓。睡前沐头,将膏敷用,手揩头皮,令膏翕翕着皮。
[功 效] 祛风胜湿,散瘀润发。适用于头风,头皮瘙痒,去白屑,长发,令发乌光滋润。
洗发食醋方
[组 成] 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先将头发用洗头剂洗后,再以温水加少许米醋清洗1次。如头皮屑过多,可直接用醋涂抹头皮,每晚1次,数次即愈。
[功 效] 消脂止痒,养发护发。适用于头发干枯脱落,头皮多屑。
【注意事项】
1.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2.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3.口服药物治疗脂溢性皮炎时,可用维生素B6、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或烟酰胺等。
4.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药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5.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