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带 下 病

四、带 下 病

带下指阴道壁及宫颈等组织分泌的一种黏稠液体。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妊娠期带下均可增多,带下色白无臭味,这是生理现象。当阴道、宫颈或内生殖器

发生病变时,带下量明显增多,并且色、质和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常见于各种阴道和宫颈炎症。

中医学认为,带下病多因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

【临床表现】

带下过多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带下过少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痛或萎缩,部分患者伴有性欲低下、性交疼痛,月经量少或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不孕等。中医学常见的临床分型有以下几种。

1.湿热型 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气,胸闷口腻,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状,阴痒等,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或厚,脉濡滑带数。

2.热毒型 表现为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或如脓样,有臭气,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色黄量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3.脾虚型 表现为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白或萎黄,四肢欠温,精神疲倦,纳呆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4.肾阳虚型 表现为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5.肾阴虚型 表现为带下赤白,质稍黏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醋疗方】

艾叶当归姜醋方

[组 成] 艾叶(炒)120克,当归(切、焙)30克,炮干姜30克,米醋10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前3味研末,取一半加醋煎浓,再加入另一半,调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空腹温粥送服。

[功 效] 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寒性带下。

醋 煎 丸

[组 成] 高良姜(锉碎,入油炒黄)60克,干姜(炮)60克,附子(重6钱者,去皮脐尖)120克,金毛狗脊(去毛)30克,酽醋300毫升。

[制法用法] 上为细末,另用艾叶末60克,酽醋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加入面30克,再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食前淡醋汤送下。

[功 效] 温中散寒,健脾除湿。适用于血海久冷,赤白带下,月候不调,脐腹刺痛。

醋矾辰砂鸡蛋方

[组 成] 鸡蛋1个,白矾末4.5克,辰砂末1.5克,麝香0.15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鸡蛋开一小孔,取白矾末、辰砂末装入蛋内,用纸包裹,浸入醋中1天,然后用火将蛋煨透,带微烟存性去纸,将鸡蛋连壳研末,加入麝香混匀。早晨用热黄酒送服。

[功 效] 温中止带。适用于白带症。

椿树皮矾醋方

[组 成] 椿树皮100克,白矾60克,食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鲜椿树皮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滤去药渣,再入白矾、食醋,继续煮沸2~3分钟。将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洗阴部,然后坐浴,每日2次。

[功 效] 燥湿清热,止泻止血。适用于湿热下注之黄带。

韭菜子酒醋方

[组 成] 韭菜子7000克,醋(约)14 000毫升,蜜、酒各适量。

[制法用法] 韭菜子用醋煮千沸,焙干,研为末,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每服2次,连服7~8天,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功 效] 补肾阳,暖腰膝,涩精止带。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带下症,症见带下清稀,色白如涕,带量甚多,连绵不断,小便频数,腰痛如折,腿软无力,面色苍白等。此方亦治男子肾虚冷,梦遗。

甲鱼山药醋汤

[组 成] 甲鱼(重250~500克)1只,山药50克,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先用米醋炒甲鱼,再与山药同放锅内煮汤,熟后吃鱼和汤。隔日1次,连服4~5次。

[功 效] 温肾益脾,固涩。适用于肾气不足型带下病。

鹿茸狗脊醋丸方

[组 成] 鹿茸(酒蒸后,稍焙)60克,金毛狗脊30克,白蔹30克,艾叶10克,食醋、糯米粉各适量。

[制法用法] 前3味共研为细末,将艾叶与醋同煎,取汁调药末及糯米粉,做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醋汤送下。

[功 效] 补肾壮阳,健脾止带。适用于妇女带下病。

糯米花椒醋丸方

[组 成] 糯米、花椒各等分,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糯米、花椒入锅炒黄,取出共研为细末,用米醋调糊,做成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40丸,饭前用醋汤送下。

[功 效] 温阳健脾,止带。适用于脾虚带下,色白如涕。

芡 蛸 散

[组 成] 芡实30克,桑螵蛸30克,白芷2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本散适量,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6天。

[功 效] 固肾健脾,燥湿止带。适用于肾气不足,脾虚湿盛所致的白带过多。

如 圣 丹

[组 成] 枯矾120克,蛇床子6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2味共研为末,醋糊丸,如弹子大,用胭脂为衣,绵裹纳入阴户(即阴道)中。定坐半日,热极再换。

[功 效] 温补肾阳,收涩燥湿。适用于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

桑螵蛸散

[组 成] 肉桂15克,白芷30克,桑螵蛸30克,补骨脂20克,芡实2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5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本散适量,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次日起床时取下,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1周为1个疗程。

[功 效] 温肾健脾,涩精止带。适用于寒湿带下。

盐艾炒醋熨脐方

[组 成] 精盐、艾叶各等量,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精盐、艾叶碾为粗末,加入米醋,炒热后装入白布袋中,置于患者脐部熨之;待温后将药敷于脐孔上,外用纱布扎紧固定。每日熨敷1次,直至病愈。

[功 效] 暖宫散寒,止带。适用于妇女白带过多。

羊胰醋方

[组 成] 白羊胰1具,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用醋洗净羊胰,再加水煮汤食用。

[功 效] 益肺,润燥,祛痰。适用于白带症。

【注意事项】

1.预防带下病应从增强体质和防止感染入手。

2.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下腹部要保暖,防止风冷之邪入侵。

3.饮食要有节制,免伤脾胃。

4.注意卫生。经期禁止游泳,防止病菌上行感染;浴具要分开;有脚癣者,脚布与洗会阴布分开;提倡淋浴,厕所改为蹲式,以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