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小儿多涎
小儿多涎,是指小儿口角流涎,难以控制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正常生理情况下,婴儿(半岁前)的口腔发育尚未完善,不仅深度不够,而且不会控制唾液的流向,所以口角流涎较多。若超过半岁或更大的幼儿仍然经常性大量流涎应视为病态。多与口腔黏膜炎症及脑炎后遗症、神经麻痹、先天性脑疾病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脾热上蒸或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运化无力所致。脾热上蒸的涎,多黏稠而臭;脾胃虚寒的涎多清稀。
【临床表现】
由于长期流口水,可导致口周潮红、糜烂,尤以两侧口角为甚。中医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脾胃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口角流涎,涎液稠黏,甚则口角赤烂,小便短赤,大便臭秽或燥结,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厚,脉浮数。
2.脾胃虚寒型 主要表现为口角流涎,涎液清稀,纳食减少,小便清长,大便正常或溏薄,面白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醋疗方】
白附子醋敷方
[组 成] 白附子适量,醋适量。
[制法用法] 白附子捣烂,用醋调成饼状,临睡前敷于涌泉穴,用绷带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功 效] 温中散寒。适用于小儿流涎。
南星蒲黄醋敷方
[组 成] 制天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2味共研细末,与醋调成饼,敷于涌泉穴,用布包固定。
[功 效]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适用于小儿流涎。
肉桂醋饼方
[组 成] 肉桂1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肉桂研为细末,与醋调成糊饼。在小儿睡前将药饼贴在两足心处,用纱布固定,次晨取下,连敷3~5天。
[功 效] 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小儿流涎。
石燕子红曲醋方
[组 成] 石燕子1对,红曲25克,陈醋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石燕子反复烧红用陈醋淬,再与红曲共研为细末。1-2岁小儿每次服0.5~1.0克;3-4岁小儿每次服1.5克;5-7岁儿童每次服2.0~2.5克。每日2次。
[功 效] 健脾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天南星醋方
[组 成] 天南星3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天南星研为细末,与醋调成糊,敷于涌泉穴(男左女右),用胶布固定,12小时后除去。
[功 效]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适用于小儿流涎和呕吐。
天南星肉桂醋敷方
[组 成] 天南星9克,肉桂9克,吴茱萸9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5味,研细末,用醋调敷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夜置晨去。
[功 效] 温阳摄水,引火归元。适用于婴幼儿多涎症。
吴茱萸醋方
[组 成] 吴茱萸30克,食醋1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加醋调成糊状,在小儿临睡前,将药饼贴在两足心处,用纱布固定,次晨取下,连敷3~5天。
[功 效] 益气健脾,温中燥湿。适用于小儿多涎。
五倍子益智仁醋敷方
[组 成] 五倍子12克,吴茱萸10克,益智仁10克,制天南星10克,薏苡仁1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5味,共研细末,入醋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绷带胶布固定,夜贴晨取,3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温中益肾,化湿摄涎。适用于婴幼儿流涎症。
茱萸胡椒醋敷方
[组 成] 吴茱萸30克,胆南星20克,胡椒1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以上前3味研细末,混匀,瓶贮备用。每次15克,用醋调成糊膏状,洗脚后敷贴于涌泉穴,用纱布扎紧。12小时换药1次。
[功 效] 温中散寒,燥湿疏肝,解毒散瘀。适用于小儿流涎。
【注意事项】
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口腔。
2.保持口周、下颌、颈部等部位的干燥,可在颈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时更换颌下垫物。
3.若因口腔炎症或其他病症所引起的小儿多涎,应抓住根本进行治疗。
4.积极治疗引起流涎的原发病如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