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风瘾疹)
九、荨麻疹(风瘾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损害。本病多发于躯干、四肢及头颈部,也可侵犯脏腑。本病一年四季、男女老幼均可发病,而以春秋季中成年患者尤多。本病与遗传因素和个体特异过敏体质有一定关系,也可因精神、物理、饮酒、食鱼虾、昆虫叮咬等因素诱发。
中医学称本病为“风瘾疹”,病机多为禀性不耐,风寒、风热搏于肌肤。
【临床表现】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无定处,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形如豆瓣,堆累成片,风团可呈白色或红色,多迅速发生,迅速消退,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急性者,多半发作数日后停止;慢性者,风团减少,但经年不愈。中医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风寒型 表现为风团色白或淡红,稍沾冷水则可诱发,瘙痒异常,遇冷当风则加剧,遇热可减轻,口不渴,可伴有发热恶寒。舌淡苔白,脉浮缓。
2.风热型 表现为风团色红,连接成片,暴痒难忍,可有针刺样灼热感,遇热稍减,伴自汗口渴,甚则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浮数。
3.气虚型 表现为风团如豆瓣大,成片,疹色与肤色一致,伴倦怠乏力,动则汗出。舌淡胖,脉弱。
4.血虚型 表现为风团形似豆瓣,边缘红晕色淡,皮肤干燥,伴面色无华,头晕失眠。舌淡苔薄,脉细。
5.湿热型 表现为风团鲜红或中央色白、边缘鲜红,搔抓之后,皮肤迅即潮红水肿,局部或全身瘙痒及热感,伴恶心呕吐,头晕。舌淡苔白或黄腻,脉滑数。
6.血瘀型 表现为大片风团遍布全身,色红,时起时消,历久不愈,瘙痒难忍,烦躁,便秘。苔薄黄,脉弦细。
【醋疗方】
搽 醋 方
[组 成] 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用陈醋反复涂搽患处。
[功 效] 消肿,止痛,止痒。适用于因接触农药引起的荨麻疹及虫咬伤。
木瓜生姜醋方
[组 成] 木瓜60克,生姜9克,食醋1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上3味入砂锅煎煮,待醋干后取出木瓜、生姜食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食完,连食7~10剂。
[功 效] 祛湿和胃,疏风散寒。适用于脾虚湿盛,风寒外袭型所致的荨麻疹。
石灰醋涂方
[组 成] 石灰、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石灰不拘多少,和醋浆水调涂。
[功 效] 杀虫解毒,散瘀止痒。适用于发风疹。
食醋白酒方
[组 成] 食醋与白酒各等分。
[制法用法] 将食醋与白酒混合,擦患处,一般几分钟后即可见效。
[功 效] 祛风散寒,杀虫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糖醋姜汤方
[组 成] 红糖100克,生姜50克,食醋3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生姜洗净切成丝,与糖、醋同放入砂锅内煮沸2次,去渣。每取50毫升,加适量开水温服,每日2~3次。
[功 效] 温中健脾,疏散风邪。适用于荨麻疹及食用鱼、蟹等引起的周身痒疹。
乌梅膏贴脐方
[组 成] 乌梅10个,氯苯那敏30克,甘草末、米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乌梅去核,研为细末;氯苯那敏和甘草末混合研为细末。两种药末拌和调匀。用时取药末调入米醋,制成膏,贴于脐孔上,用纱布覆盖,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贴药至痊愈为止。
[功 效] 脱敏止痒。适用于荨麻疹反复不愈。
枳实熨方
[组 成] 枳实90克,米醋1升。
[制法用法] 枳实,粗碎,入米醋中浸一宿,火炙熨之,凉即易,趁热熨,风疹即消。
[功 效] 破气消积,散瘀解毒。适用于皮肤风疹(荨麻疹)。
治游风瘾疹方
[组 成] 盐泥60克,百合15克,黄丹6克,醋一分,唾液四分。
[制法用法] 前3味,以楮叶掺动,研为细末,入醋、唾液,捣和贴之。
[功 效] 除湿解毒,祛风止痒。适用于游风瘾疹。
【注意事项】
1.首先找到致敏原,对可疑致敏原应尽量避免。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2.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
3.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禁食鱼、蟹、虾及辛辣之品。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
5.患者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