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

十九、脑卒中(中风)

脑卒中中医学称为“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死最为常见。本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为主要特征。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嗜酒纵欲等原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

【临床表现】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中医学分型有如下几种临床表现。

1.出血性中风

(1)急性期

①闭证

阳闭:肝阳暴涨,阳升风动。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握固,肢体强痉,半身不遂,大小便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

阴闭:痰浊阻络,蒙闭清窍。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黯,苔白腻,脉沉滑缓。

②脱证:元真失守,阳虚气脱。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由闭证转为脱证者。症见昏迷不醒,面色苍白,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多汗不止,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2)恢复期

①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神疲乏力,面色黯淡无华。舌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

②肝肾亏虚型:表现为肢体偏枯不用,麻木不仁,口眼斜,音喑失语,喉中痰鸣,或神识痴呆,头痛头晕。舌红少苦,脉细弦。

2.缺血性中风

①风邪入中型:表现为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有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浮数。

②风阳上扰型:表现为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③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④阴虚风动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绛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醋疗方】

巴豆醋糊方

[组 成] 巴豆50克,食醋、生姜片、艾炷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巴豆研为末,取药末约15克与食醋拌和,调成稠糊,备用。用时取巴豆醋糊填脐孔中,上加薄生姜片,放上艾炷,点燃灸之,至患者苏醒为止。

[功 效] 祛风通络,开窍。适用于中风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手足厥冷、面目昏暗、两手握固,或大小便失禁。

葱姜醋方

[组 成] 大葱120克,生姜60克,食醋120毫升。

[制法用法] 将上3味加水500毫升煎煮,先熏后洗患侧肢体,每日早晚各1次。

[功 效] 温阳,祛风,通络。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芥子醋方

[组 成] 白芥子400克,食醋5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白芥子研末与醋共煎,煮至药汁300~400毫升,收贮即成。每取适量,连同药渣搽颌颊下。

[功 效] 通络活血,止痛。适用于中风不能言语、面神经麻痹。

木瓜艾酒醋洗方

[组 成] 川木瓜250克,陈艾250克,米酒250毫升,食醋250毫升。

[制法用法] 前2味加水煎汤,加入米酒、食醋调匀,趁热先熏后洗患侧。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

[功 效] 祛风活络。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

人乳陈醋方

[组 成] 老陈醋100毫升,酱汁(3年)250毫升,人乳2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以上3味搅后分为6份,1~2天服完。

[功 效] 益气养血,祛风活络。适用于中风口不能言、舌根涩硬。

石灰醋敷方

[组 成] 石灰、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新石灰加醋炒后,调如泥,涂口侧。口向左歪,涂右侧;向右歪,涂左侧,即可牵正。

[功 效] 祛风活血。适用于中风口眼斜、面神经麻痹。

蚁蚣丸方

[组 成] 蚂蚁150克,蜈蚣30克,黄芪90克,当归30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除食醋外,上药分别低温烘干,研成粉过100目筛,水泛为丸,梧桐子大,装袋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醋汤送下。

[功 效] 益气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中风症。

绒 花 散

[组 成] 鳖甲6克,鹿茸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绒花树根(夜合花根)6克,醋、黄酒各适量。

[制法用法] 先将鳖甲用醋炙9次,与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每取15克,五更黄酒送下。男性卒中者二服出汗,女性卒中者,只用一服神效。

[功 效] 补肾壮阳,散瘀通经。适用于肾阳虚,瘀阻经络型所致的半身不遂。

乳香宣经丸

[组 成] 川楝子(锉,炒)60克,牵牛子(炒)60克,乌药(去木)60克,茴香(淘去沙土,炒)60克,橘皮(去白)60克,萆薢(微炙)60克,防风60克,乳香(研)15克,草乌(乌豆27克同煮,竹刀切透黑,去皮、尖,焙)15克,五灵脂(酒浸,淘去沙石,晒干,研)15克,威灵仙(去芦,洗)60克。酒、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男性盐酒下,女性醋汤下。

[功 效] 活血止痛,强壮筋骨。适用于体虚为风湿寒暑进袭,半身不遂,手足顽麻,骨节烦痛,足胫浮肿,恶寒发热,渐成脚气;肝肾不足,四肢挛急,遍身攻疰;或闪挫打仆,内伤筋骨;男子疝气,妇人经脉不调。

皂角醋方

[组 成] 皂角末50克,艾绒、米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皂角末加醋调成糊,再将艾绒捻成绿豆大小艾炷,数量不拘。用时取药糊敷于患者脐孔和颊车穴,左斜者敷左,右斜者敷右。敷药后令患者侧卧,在穴位上放艾炷点燃灸之。每穴灸5~10炷,每日1~2次。

[功 效] 祛风化痰,活络通窍。适用于中风口眼斜。

皂角地龙糊方

[组 成] 皂角15克,地龙15克,陈胆星15克,五味子10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4味研为极细末,装入瓶中密封贮存。用时取药粉适量,以醋调成稠糊,敷于健侧面部(即左侧歪敷右侧,右侧歪敷左侧),外以纱布覆盖,等口眼恢复正常时,以温水洗去。1次未能矫正者,继续用醋调药敷之。

[功 效] 涤痰开窍,祛风通络。适用于中风口眼斜。

治中风发热方

[组 成] 大戟、苦参各等分。

[制法用法] 上2味捣筛药半升,以醋浆水10升,煮三沸,洗之,从上至下,立瘥,寒乃止。小儿三指撮,醋浆水4升,煮如上法。

[功 效]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中风发热者。

【注意事项】

1.注重生活调摄,避风寒,适寒温;饮食清淡,忌烟酒。

2.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戒除烟酒。

3.积极预防治疗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可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4.有中风先兆,如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肉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切宜注意,必须加强防治。

5.当发生中风时,应保持绝对安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出现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