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发际疮)
毛囊炎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中医学也称为发际疮。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
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本症为整个毛囊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中医学认为,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临床表现】
毛囊炎初发时常为散在性,形状如同米粒大小,呈鲜红色或深红色毛囊性丘疹,其中心贯穿毛发,周缘有炎性红晕,随后迅速变成脓疱,但不互相融合。脓疱破裂或拔去其中毛发时可排出少量脓液和血浆,但局部炎症逐渐消退后不留瘢痕。毛囊炎好发于头部,而其他有毛部位也可波及。毛囊炎初发时大都成批出现,每一个损害历时5~7天可以吸收痊愈,然而新的损害不断发生,故病程往往绵延数周至数月,有的甚至更久。症状时轻时重,反复不愈。瘙痒的程度也不一,有时伴有微痛。检查时患处附近淋巴结肿大,病变严重时可伴有发热。中医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几种。
1.湿热型 表现为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 表现为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醋疗方】
醋调五倍子散
[组 成] 五倍子、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取纯净五倍子研细末,过100目筛,装瓶放阴凉干燥处贮存备用。使用时,将局部毛发剃光,用肥皂水洗搽患处,常规消毒,后视疮面大小,取五倍子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并均匀涂于敷料上(涂药3毫米厚),贴于患处固定即可,每3日换药1次。
[功 效] 敛疮消肿,散瘀止痛。适用于多发性化脓性毛囊炎,蜂窝组织液等。
蛇 蝎 液
[组 成] 乌梢蛇30克,全蝎6克,露蜂房1个,食醋1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前3味药浸泡于食醋中,24小时(时间长些更好)后,即可用药液涂搽患处。每日2次,涂药后也可用敷料包扎。
[功 效] 祛风湿,通经络,散瘀解毒。适用于慢性毛囊炎。
五倍雄黄醋方
[组 成] 五倍子310克,雄黄30克,枯矾末30克,醋适量。
[制法用法] 先将雄黄及枯矾研为细末,后加五倍子末研和。毛囊炎用醋调疮上,脓疱疮或湿疹感染时,与湿疹粉等量混合,香油调搽。
[功 效] 敛肺降火,杀虫解毒。适用于发际疮(毛囊炎),脓疱疮,湿疹感染。
【注意事项】
1.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于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2.平时要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海鲜、酒、动物性脂肪,并保持每天排便。
3.避免物理性刺激。
4.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防止诱发毛囊炎。
5.注意饮食营养。忌食营养过于丰富的食物,如肝类、肉类、洋葱等;忌食桂枝、肉桂、干姜等发散类食物;忌食油腻、燥热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