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风瘙痒)

十、皮肤瘙痒症(风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本病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瘙痒最多;泛发性者,则多泛发全身。本病多见于老年及青壮年,好发于冬季,少数也可夏季发病。

中医学称本病为“风瘙痒”,其病机为湿蕴于肤,或血虚风燥。

【临床表现】

瘙痒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瘙痒表现为阵发性,白天轻,夜间重,亦因饮酒、情绪变化、受热、搔抓、摩擦后发作或加重。无原发性皮损,由于连续反复搔抓,可引起抓痕、表皮剥脱和血痂,日久皮肤可出现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以及湿疹样变。中医常见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几种。

1.风热血热证 青年患者多见,病属新起,症见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蕴结证 表现为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血虚肝旺证 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长,表现为皮肤干燥,抓破后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醋疗方】

醋 洗 方

[组 成] 醋150毫升。

[制法用法] 将醋加200毫升水烧热,每日洗头1次。

[功 效] 杀虫止痒。适用于脱发、头痒、头屑。

归芍贴脐方

[组 成] 当归30克,白芍30克,生地黄(滑石粉炒焦)30克,麦冬20克,远志20克,首乌藤20克,苦参2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川椒15克,全蝎10克,蜈蚣10克,陈醋适量。

[制法用法] 前12味药,焙干研细末,装瓷缸备用。使用时,每取药末10克,陈醋调膏贴脐,外用敷料胶布固定。可用热水袋熨30分钟,促进药物渗透。每日换药1次,连用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为防止贴后脐部起红丘疹或瘙痒,每日换药时用温开水洗净脐部,停6小时后再贴药。

[功 效] 养血安神,祛风止痒。适用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酱油醋方

[组 成] 酱油、醋各等分。

[制法用法] 以上2味混匀,搽患处。

[功 效] 祛风止痒。适用于全身性皮肤瘙痒病。

苦参醋浸方

[组 成] 苦参60克,山西老陈醋300毫升。

[制法用法] 将苦参放入陈醋中,浸泡1周,去渣取汁,收贮备用。每用时,以棉签蘸药汁,涂于无创面的皮肤瘙痒处。

[功 效] 清热燥湿,散瘀止痒。适用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山豆根酸醋方

[组 成] 山豆根30克,皂矾15克,牛黄末9克,酸醋适量。

[制法用法] 用酸醋浸泡山豆根,将皂矾捣烂,加入牛黄末,与过滤过的浸泡液调成膏,涂搽患处。

[功 效] 清热解毒,祛湿止痒。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止 痒 散

[组 成] 胡粉7.5克,雄黄7.5克,硫黄7.5克,草乌15克,斑蝥5克,砒霜2.5克,全蝎15克,麝香2.5克,羊蹄根、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8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先用羊蹄根蘸醋擦患处,然后再用此药。

[功 效] 解毒杀虫,祛风止痒。适用于皮肤瘙痒症及一切癣疮痒甚者。

止痒消结方

[组 成] 皂荚4克,胆南星4克,泽漆4克,秦皮4克,漏芦4克,山慈菇4克,生甘草4克,山西老陈醋800毫升。

[制法用法] 前7味药研成粗末,置于玻璃容器内,加入老陈醋,密闭。冬季浸2周,夏季浸1周,过滤取液备用。每用时洗净患处,将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擦皮损处,每日数次,皮损甚者可用敷料包裹。

[功 效] 祛风止痒,化瘀散结。适用于结节性痒症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楮子苦酒方

[组 成] 楮子3枚,猪胰1具,盐1升,矾石30克。

[制法用法] 上4味,以苦酒1升,合捣令熟,以拭身体,每日3次。

[功 效] 滋肾润肤,祛风止痒。适用于身体瘙痒白如癣状。

【注意事项】

1.患者生活应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早睡早起,适当锻炼。

2.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冷热刺激。

3.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避免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忌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

4.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

5.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忌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