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阴痒)
健康妇女的阴道由于组织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的特点,保持一定的酸碱度,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则病原体侵入而导致阴道炎。临床常见的阴道炎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等。
滴虫性阴道炎是指感染了阴道毛滴虫而引起的阴道炎症,其传播方式是通过公共厕所、浴室、脚盆、毛巾、游泳、性交或消毒不严的医疗器械等作为媒介或主要途径。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阴痒”“虫蚀”。
真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主要特点是外阴和阴道瘙痒,白带镜检可找到白色念珠菌。多发生于群居和用坐式马桶的单位或公厕。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阴痒”。
老年性阴道炎是指绝经后或卵巢切除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抵抗力减退而引起的阴道炎症。本病都发生于更年期或绝经妇女,少数发生于卵巢切除术后。
【临床表现】
1.滴虫性阴道炎
(1)脾虚湿热型: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带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状,或挟赤带,神疲乏力,胸闷不舒,胃纳减少。苔薄腻,脉细弱。
(2)肝经郁热型:表现为阴部瘙痒,带多如脓或挟血丝,有腥臭气味,口苦口干,苔黄,脉弦带数。
2.真菌性阴道炎
(1)湿热下注型:表现为阴部瘙痒,带多如豆渣样,外阴有时因痒搔破而红肿或破溃疼痛,口苦心烦,白带镜检找到白色念珠菌。苔薄黄腻,脉弦滑。
(2)脾虚生湿型:表现为阴部瘙痒,带多色白呈豆渣样,倦怠乏力,胸脘满闷,纳食减少,苔薄白腻,脉细滑。
3.老年性阴道炎
(1)肝肾不足型:表现为带多色黄或赤,头晕腰酸,耳鸣心悸,心烦不安,手足心热。舌红,脉细弱。
(2)湿热下注型:表现为带多色黄或似脓状,秽臭,胸脘不适,口苦纳减,小便热赤。苔黄腻,脉滑或带数。
【醋疗方】
萝卜汁醋方
[组 成] 白萝卜汁、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用醋冲洗阴道,再用白萝卜汁擦洗及填塞阴道。一般10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清热解毒,杀虫。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木鳖子甘油醋方
[组 成] 木鳖子10克,甘油20克,冰片、0.1%高锰酸钾溶液各少许,食醋80毫升。
[制法用法] 在粗制研钵中加醋10毫升,将木鳖子研磨溶化,直至磨完为止,将药液倒入有色玻璃瓶内,加醋、甘油及冰片,密封,隔水加热,使成溶液。用时以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外阴及阴道,拭净子宫颈外口和阴道壁残存的液体,用长钳夹饱浸药液的棉球,从宫颈外口、穹隆部至阴道壁周围细致地涂药,然后仰卧10分钟左右,以免药液外流。也可用棉球蘸药液塞入阴道内,6~12小时后取出。每日1次,2~4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解毒杀虫,消肿止痛。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
青木香酽醋外夹方
[组 成] 青木香、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青木香,以食醋浸,夹于阴下或研末敷患处。
[功 效] 散瘀除湿,杀虫止痒。适用于阴下湿臭,或已成疮。
清热燥湿止痒方
[组 成] 黄柏24克,枯矾5克,青黛5克,黄连5克,陈大蒜5克,苦参18克,蛇床子12克,冰片3克,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上药除醋外,共研细末。每晚温水与食醋以100∶3的混合溶液清洗外阴,再用消毒带线棉球蘸药末约2克纳入阴道深处,线头留于阴道外,次晨取出。每次经净3天后纳用10天,连用3个月。
[功 效] 清热利湿,杀虫解毒。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带下、外阴瘙痒及宫颈炎。
蛇床子野菊花醋洗方
[组 成] 蛇床子20克,野菊花20克,龙胆20克,荆芥20克,地肤子20克,百部20克,米醋40毫升。
[制法用法] 将以上前6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倒入干净的浴盆中,加入米醋,外用,趁热熏洗,然后坐浴阴部。
[功 效] 杀虫解毒。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
阴痒醋洗方
[组 成] 食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醋与等量的水混合,用醋水混合液冲洗阴道,再用消毒棉球蘸70%的醋塞入阴道。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功 效] 杀虫止痒。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多、阴痒者。
【注意事项】
1.滴虫性阴道炎
(1)经期禁用外治药及阴道冲洗或坐浴等。
(2)治疗期间禁房事,以防交叉感染,最好夫妇双方同时治疗,如同时用外洗方治疗。
(3)保持浴巾的清洁和干燥,并常在太阳下晾晒。
(4)西药甲硝唑是治疗滴虫感染较好的药物。可以口服,每次1片(200毫克),每日3次,连服7天为1个疗程。也可以阴道塞用,每晚阴道塞1片(200毫克),用7天。停药2天后再赴医院复查白带常规,如果未找见滴虫,按常规再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7~10天。
2.真菌性阴道炎
(1)经期禁用外治药及阴道冲洗或坐浴等。
(2)治疗期间禁房事,以防交叉感染,最好夫妇双方同时治疗,如同时用外洗方治疗。
(3)保持浴巾的清洁和干燥,并常在太阳下晾晒。
(4)也可用中药外治后,阴道内塞洁尔阴泡腾片1片,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5)年龄较大且伴有糖尿病者,可以并发本病。妊娠期妇女也易并发本病。
3.老年性阴道炎
(1)本病治疗重在补肾,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本病发生。
(2)对持续赤带不止,或带下秽臭杂色者,应与生殖道恶性肿瘤鉴别。
(3)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