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即直肠脱垂,是指小儿肛管、直肠或直肠黏膜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儿童骶弯度未成形,直肠呈垂直位,
支持直肠的组织又较薄弱,所以当腹腔内压增加时,直肠没有骶骨和周围组织的有效支持,易于向下滑动,发生脱肛。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小儿先天不足,病后体弱或腹泻日久,耗伤正气,气虚陷下,升摄无力,导致直肠脱垂。
【临床表现】
按中医辨证,脱肛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但以虚证为多。
1.虚证 表现为脱出的直肠色淡红,不易自行还纳,肿痛不甚。面色苍白或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疲乏力,肢体欠温,自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2.实证 表现为脱出的直肠色鲜红,伴少量鲜红色渗出液,肛周红肿热痛伴瘙痒,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患儿常哭闹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色紫。
【醋疗方】
鳖头升麻醋敷方
[组 成] 鳖头(焙干)1个,五倍子5克,升麻5克,枳壳10克,米醋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4味混合研为细末,以米醋调拌成糊。将药糊涂满患儿脐孔,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 效] 益气举肛。适用于小儿脱肛。
木鳖子丸方
[组 成] 木鳖子15克,枳壳(麸炒去瓤)15克,五灵脂(微炒)15克,沉香6克,面粉、食醋各适量。
[制法用法] 先将沉香、枳壳、五灵脂一同研为细末,将木鳖子去壳,加入上药,一同研细,再用醋煮面糊为丸,如粟米大。3岁小儿每次30丸,醋调清茶送下,饭前服用。
[功 效] 散结消肿,解毒生肌。适用于小儿痢疾、肠滑脱肛。
【注意事项】
1.加强肛门护理和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先清洗肛门,并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揉托还纳。
2.大便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要久坐痰盂。
3.加强营养和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或便秘。
4.鼓励患儿作提肛锻炼。
5.对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引起的脱肛患儿要给以充足的营养食物,如鸡蛋、虾蟹、海鱼、瘦肉、豆类、米面、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增强肛周肌肉收缩力,使脱肛好转。
6.脱肛患儿忌辣椒、蒜、花椒、烈性酒等刺激性食物。忌肥甘厚味之品,如肥肉、多油汤类、糯米饭、糍粑等黏滞难消化食物。久泻者忌蜂蜜、葱、蒜、豆类、土豆、萝卜、芹菜、韭菜等质粗通便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