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日益强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办人民满意高质量的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2019年3月18日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殷殷期盼,也明确了我国教育发展、培育人才的标准和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教育质量提升,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待遇,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活动,进行教育管理制度顶层改革与探索,在全社会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努力实现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育良才的目标。

西安市教育局在西安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与发展,多措并举推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2019年10月出台《公办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使西安市的基础教育办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其中,“名校+”工程作为市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建立起重要的体制机制模式,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的重要作用。

西安深入实施“名校+”工程,采用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实行“名校”与“+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名校作用,与区域内的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构建起“发展共同体”,从管理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变革改造。使新建校、薄弱校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实现学校品牌、质量的提升与塑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名校+”教育共同体268个,覆盖全市95%的中小学,惠及学生50余万。自“名校+”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后起“+校”,他们在名校的引领下,取得了累累硕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西安“名校+”工程改革成效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宣传和报道。

本书中的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作为一所名校,先后荣获“陕西省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具有一定的办学影响力。2016年7月,为响应灞桥区委、区政府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的思想,在教育局的安排下,采用一长多校的形式成立了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黄邓分校。

黄邓分校的前身为灞桥镇黄邓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2010年因西安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整体拆除。2016年再建后由东城第一小学采用“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模式进行管理。该书中详细记录了一所新建的薄弱学校如何在名校的引领下迅速成长的历程,同时也梳理归纳了在探索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对广大读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西安“名校+”工程的深度实施下,像黄邓分校这样的优秀“+校”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我们更加坚信,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一定会得到回应,让每一名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西安的教育事业也会更加蓬勃发展,西安的教育人也将为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解慧明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