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活动塑能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学校按照“生态德育”总体框架,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三大方面开展特色文化教育活动。活动中坚持育人性、实践性及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呈现出常规活动与专题活动并重,思想传播与实践拓展并行的活动实施策略,多角度、多层次、不同规模,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能力塑成。
围绕“人与自然”,学校开展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环保教育为核心,以“美丽校园”学校建设为载体,开展了环境教育、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以及围绕二十四个环保节日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等等。借助这些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学校创设优美和谐的学校环境,做到环境育人;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兴趣品味。
围绕“人与社会”,学校开展以“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每天一次的新闻时事频道、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活动以及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实践体验特色活动、研学旅行专题活动等,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法制意识。
围绕“人与人”,学校开展以“人与人一起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七个更加”活动(即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文明,汉书字写更加端正漂亮,数学运算更加正确迅速,经典背诵更加熟练广泛,运动爱好更加发展开阔,保护环境更加低碳绿色,学习成绩更加扎实提高)、“闪亮之星评比活动”、亲子共读活动以及“三礼三节三活动”(即每学期开学之初的开学典礼、每年3月份的风筝节,4月份的运动会、5月份的艺术节、6月份的毕业典礼、9月份的开笔礼、10月份的入队仪式、11月份的成长礼、12月份的学科节)等,以行为规范发展性评价为载体,突出做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及评价制度建立。培养了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培育起学生深厚的孝心、爱心、热心,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自律规范和温文尔雅、诚信至上的个人处世风格。
这些教育活动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但其对于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能力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