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目标
(一)主体目标
以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依附大西安的文化背景、浐灞生态区的地理优势,积极构建我校生态德育体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使学生体验到关爱他人的乐趣,规划人生的愉悦,张扬自我的幸福,实现家校沟通的顺达。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在温暖光明中自由绽放
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行为特点的德育新方法新途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深挖学校“火文化”的内涵,打造人文教育资源,打造人文景观,美化校园,呵护学生身心,让学生在温暖与光明的育人氛围下自由生长。
2.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认识自我
不断丰富学校校本选修课程,着力搭建释放每名孩子天性的平台,让每个生命都可以在自主选择中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让“尊重差异、张扬个性”不再是一句空话,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优化多元评价体系,坚持特色德育活动,给学生自由、多向的发展空间,具体、有效的激励和鼓舞,以此培养学生自信的人格和坚毅的品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做有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关爱他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现实社会就是学生们的实践舞台。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走向社会,利用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同时还要抓住各种节日契机,挖掘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人与社会的和谐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感悟大智慧、大道理,不断提高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意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4.让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创造人生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德育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5.让学生在家校联通中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丰富各种家校沟通渠道,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拓展学生和谐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