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与社会
以“坚持人与社会共同进步”为教育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这些主题教育解决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法制意识。
(一)加强新闻时事的育人作用
学校利用学生早餐以及午餐时间,统一播放新闻广播,让学生了解新闻时事,关注国家动态;阅览室中设置专门的报刊书架,为师生提供阅读的便利;倡议家长在家中也能带孩子观看“直播西安”等本地新闻频道,了解身边大事小事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新闻热点事件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组织好每一次升旗仪式
每周一上午,学校进行升旗仪式集会,全体师生在升旗仪式上齐唱国歌,诵读“一训三风”,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神圣与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国旗下讲话内容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既有连续性,又有时效性,更有教育性,内容涉及学习、做人、思想等方方面面。国旗下讲话的形式也力求创新,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效果。使国旗下讲话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抓住节日契机强化德育主题
生态德育活动将节日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囊括其中,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落脚点,以家校互动和社区参与为主要特色,追求学生、家长、教师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在所有节日资源中我们又将其归类为传统节日资源和非传统节日资源,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节日,以节日契机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引导学生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而非传统节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劳动节、宪法日等,根据节日主题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上好社会参与体验类课程
通过开设劳动类、国际理解类、问题解决类、职业体验类和社会实践类课程,让孩子的社会参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小公民,不断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走进社会,探究未来”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坚持研学旅行活动
走出校园,开展户外活动,孩子们更容易通过亲身参与,将经历与自身学习经验产生联结。我们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他们与环境互动,在愉悦、放松的情感下学习、实践,这样的学习形式是充满趣味而又记忆深刻的,必定是终生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