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从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形成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过程多元
是指对学生学习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性评价体系。
1.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采用作业、提问、口试、小测验、小论文、小设计、期中考试等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明确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一般平时成绩的考查课比例不低于30%,考试课占20%左右。
2.开展“教评学”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出勤、作业、发言等学习情况做出总体和个体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成绩、课程成绩评定、德育考核等评定挂钩,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评价方式多元
是指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多元。
1.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性质、教学大纲要求应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方法,考试课程一般以闭卷笔试为主,对考查课程,要不断鼓励教师改革考试方法,运用开卷、面试、口试、技能测试、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构建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考核模式。首先,可实施考试或考查制度,对基础及主干课程采取考试的考核方式,对其他课程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
(三)重视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结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检验和判断。目前多数学校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很少顾及学生平时的表现,即使偶尔采用如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也难与总评成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期末考试的功能。不仅把期末考试成绩看作是学生课程学习合格与否的条件,而且将它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各种奖励的基础。在以考代评的情况下,考试成了教学评价的同义词。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注重的是关注学生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效果缺乏了解和考核,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不能充分全面了解学生、评价学生,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正常进行检测评价,使教师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影响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