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者的责任

一、教育者的责任

2010年东城一小成立,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对外影响日益深远,学校精神浸染着每一个师生。大家的工作干劲十足,热情就像熊熊燃烧的大火,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学生激情澎湃,教师情绪高涨。短短三年的时间,前来学校参观学习校园文化的教育同行,由南到北,由东到西,涉及多个省市。学校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从2013年春天开始,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应运而生,全体一小人顶着压力和风险又迈上了课改的征程,从理念到学习,从模仿到调研,从尝试到实践,从点到面,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无所适从到得心应手,三年的时间在大家的探索中又一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明晰了课改的理念

即“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六个灵动的理论支撑,给予课堂一个全新的面貌。就是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善思善想;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善于观察;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能说会道;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爱写爱画;让孩子的学习方式灵动起来,主动展示;让孩子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善辩善问。六个灵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传递出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想法,更是给每一个孩子创设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会学习的机会。体现出的是关注全体,关注发展,关注身心,关注自我的核心。课堂是民主的,开放的,多元的,文明的。这种理念与国家要求完全一致,就是合作、探究、自主。

2.形成了独有的模式

“四学三导两展示”(独学,对学,群学,评学;引导,指导,疏导;小展示,大展示)明确了老师和学生的不同要求和学习中的各自角色,也把学生放在了教室的中央位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时,有不同的流程和环节,是东城一小三年来经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适合学校学生和老师的。

3.丰富了课堂文化

实施灵动课堂三年来,我校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模式在省内外包括广西北海、广东佛山等地进行分享和推广。一大批教师成长为专家,在全国各地指导教学。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课堂文化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升了我校的文化育人功能。归纳起来灵动课堂形成了以下文化内涵:

(1)富于生命张力的课堂精神文化。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创造以人为本的凸显生活教育特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的课堂文化。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文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倡的是一种以进取向上、和谐融洽等主流价值观为主的积极的课堂文化,而培养与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就应从构建积极向上的氛围文化开始,让这种文化充盈于我们课堂的分分秒秒,班级的角角落落,滋养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使之愉悦、心动、奋发、进取,从而激发对学习、对知识、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产生积极的行动

(3)智慧灵动的课堂表现文化。智慧与灵动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向,有文化品格的课堂,一定充满智慧和灵性,启迪心智、萌发智慧,是任何课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标。智慧灵动的课堂集中体现三个要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二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充满着教学过程的创造和生成;三是充满教学智慧。教师以智慧启迪智慧,不断生成,使课堂充满智慧和灵性。

(4)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文化。对话,是师生、生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课堂对话意味着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还一起分享理解,即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5)思维探究的课堂质疑文化。课堂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也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开始,而当课堂质疑形成一种班级文化,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一个思维密集的“智慧场”了。这需要教师改变的首先是自己的心智模式,必须有一种接纳的、包容的、支持性的心态,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安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创设“质疑文化”产生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提高发展的平台。最后,积极构建课堂质疑文化的策略,并积极落实在课堂行为动作上。

(6)严谨有序的课堂机制文化。没有制度的鼓励,课堂文化难以繁荣和发展。一切好的学习规则,都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在一个类似小社会的课堂里,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就必须杜绝影响他人个性发展的现象存在。这个控制就是通过规则来实现的。规则的最终目的乃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制度,以制度落实形成独具特点的课堂机制,长期积淀形成一种机制文化,必将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裨益。另外,通过灵动课堂的开展,我们课堂的小组合作文化,学生竞争文化等等都日益成熟,为提升我校课堂文化的内涵,促进我校校园文化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课改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在齐头并进,对外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教育人,我们是欣慰的,也是颇有成就的。办好教育,惠及学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