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的延续

第二节 制度文化的延续

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中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检查评比标准,以及各种社团和文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范围等。它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和保证。学校制度文化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的。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还通过学校成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

学校制度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学校制度文化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学校是多种教育因素集成的复合体,制度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东城一小以系统论为支撑,全面协调,形成了自己独特制度管理文化体系。一是以质量为核心,形成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制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一小总校以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实施和完善全面、协调的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在学校质量管理的点、线、面上,从学校规划策略、发展目标确立、工作计划制订、考评督办检查以及奖励惩罚等都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协调的管理制度。二是以激励为导向,形成和实施教职工奖励分配制度。一小总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每学期期末考试后,都要进行详细的成绩分析,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竭力促成学校先、优、模评选奖励制度,依据教师工作情况和教育教学效果向省市推荐“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学校进行通报嘉奖并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三是以发展为目标,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为了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一小总校形成了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的制度化机制。学校设计制订了相应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实施“1369工程”,激励教师早日成名。四是以规范为坐标,形成和实施教学管理制度。五是以校本为基础,形成校本教研制度。一小总校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立足校本的教育科研制度。六是以成长为指引,形成和实施学生教育制度。一小总校对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是:点燃梦想,激发潜能,全面发展。学校按照制度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和守纪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各项德育制度。播种美德,收获善行,细致的常规管理使学生在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友爱、更加热情、更加坚强。

东城一小制度文化围绕三个原则:以人为本、开放民主、动态完善。以人为本是指学校制度体系的设计和规则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解放人,而不是板着脸一味生硬地“管”人和“卡”人。开放民主是指学校任何一项制度的生成,都不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就完成的,而是秉持开放的态度,在吸纳历史经验,集中众人智慧,整合制订出的更有效的学校制度。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经历了“提出草案—征询意见—修改草案—代表讨论—形成制度决议—实践验证—完善修订”这一程序,旨在鼓励全员积极主动参与,从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和服从者,基于学校发展出发和师生的内心认可进而同时成为设计者和参与者。通过这样的开放民主,不仅有助于集思广益,而且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呈现出对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开放民主的过程可以加深师生对制度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教育,还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动态完善是因为学校制度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以不断修正完善;同时当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根据既有制度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时,原有的规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又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规范。因此,学校制度的生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

黄邓分校制度的生成就是在总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继承、改良、创新来完成的。黄邓分校从成立起,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及一线骨干教师都来自东城一小总校,教师对总校的制度文化、管理风格、行为要求等方方面面不仅熟记于心,更是见诸于行。因此,分校一方面在民主议事制度、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办公室部室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都是萧规曹随,传承着总校制度文化。另一方面,考虑到教师的人员构成,结合分校所处的地域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部分制度则进行了适当地调整,比如教师的量化考核就更侧重于过程的考核,而班级的量化考核制度则侧重于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及学生成长方面。再者,随着分校萤火虫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开展,分校就结合《东城一小黄邓分校萤火虫课程体系实施方案》,新制定了《东城一小黄邓分校萤火虫课程实施考核办法》,将基础课程、专题课、选修课及项目可重新赋分,在注重课程期末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过程的实施。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制度执行是否落实。黄邓分校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力促制度执行落到实处,打造高效的制度执行力,更好生发即时效应,不断地提升后续效应,除了公开民主的订立制度,以提高师生对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以外,还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坚持借助培训,营造氛围。为了提高学校成员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虽然学校师生参与了民主订立制度的过程,但每个师生对制度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仍会高下不齐,学校通过培训教育,宣传造势,营造氛围,让师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制度所要达至的愿景,明确自己的权力、责任和行为的边界,提高师生对制度的主动执行水平,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内环境。

二是坚持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要起作用,就要有权威,只有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权威才能得以树立,制度执行的效益成本性价比才会更高。黄邓分校在执行制度时一方面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开透明,对事不对人,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了管理、评价、考核和奖惩公正;另一方面坚持对制度执行的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对守则者及时鼓励,对违则者及时纠错,加以处理。从而让制度在具有权威性的同时,能够高效地执行贯彻。

三是分校制度的落实坚持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旨在提高师生自我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吴金华校长常常提起,她一直在追寻着管理的理想形态——无为而治。即使师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从心底里认可,行为上高度自觉地执行。但这种理想状态需要逐步实现,尤其从分校的特殊性来说,制度管理这样刚性执行确有必要,这是推进制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柔性执行也不可缺少,因为制度面对的是有生命、思想、个性、感情的人,如果一味生硬执行,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分校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照章办事公正执行,力求让师生信服。另一方面坚持奖惩结合,既以惩来强化刚性约束,又以奖来强化柔性激励。再者,制度执行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学校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坚持作风民主,通过与师生的交往与交流,从需要、动机、情感等多个角度来实现与师生的心理沟通,强化对师生的正向激发,从而让自觉执行制度的内驱力持续生发,使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逐渐演化到内在自律,不断提升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四是坚持校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同时树立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张杰校长作为陕西省教学能手,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展,每学年听课节数不少于200节;于晓龙校长负责后期管理,在假期学校有基建任务时坚持天天在校,平时也是每日坚持早晚巡视,不容有一丝疏漏。两位校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产生良性的上行下效效应。同时,对模范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予以及时表彰奖励,学校的办公群内经常会看到一幅幅正能量的教师图片和一小段鼓励性的感言,对其他师生产生了极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