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一、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顺应时代要求而蓬勃发展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由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以不同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教育共同体,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它也是我国近年来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的重要举措。集团化办学以集团总校为主体,其他成员校作为集团总校的组成部分,成员校的人、财、物全部划入总校,受总校支配。从教育集团的内部结构上来看,学校形成了“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的办学架构,以总校为依托,兼并一到两所弱校,两校教学行政工作统一,教师资源共享,一起办学。在这一模式中,名校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在弱校中运用,推行的阻力相对较小。名校发挥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1.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从各个层面对教育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总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领军学校,有着过硬的教学质量、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越的教学环境。而弱校虽然与总校同处在一个区域,但在合并之前长期处于生源差、班级少、教师积极性不高、教育质量差、不受社会认可的状态。在合并之后,总校根据需要均等分配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统一办学。采取平等对待和补偿弱者的原则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学区内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权。分校在总校的领导下一起办学,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数量均衡目标,使资源、学生等得到合理分配。

2.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新的均衡将满足受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需求,缓解教育资源在供给和需求上严重失衡的矛盾。学校教育集团首先十分注重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教育集团重视外来优秀师资力量的吸收,广纳贤能之士,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其次,为教师的交流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组织不同规模、范围、种类和形式的教师培训和专业技能比赛,从各方面创造良好的氛围,督促各位新老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并落实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政策,相当部分的城镇教师深入农村学校,通过挂职、任教、支教、“结帮带”等形式对农村教育进行支援和帮助,对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名校集团化战略是破解“上学难”问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一条路,也是一条具有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的成功之路。实现“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教师资源,让有能力的教师术有专攻,使得其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体现为八个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择校之风”;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创新了办学体制;盘活了国有教育资产;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了城乡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