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萤旅研学”,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三、推行“萤旅研学”,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存在体验课程论认为,课程不是静态的道路,而是动态地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意识的生命之旅。[3]课程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因此学校以“萤旅研学”特色课程为主线,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体验温暖的生命旅程。

(一)“萤旅研学”的文化渊源

研学旅行给学生提供亲历课本中的湖光山色、历史文化、民俗知识,切实感知自然人文的机会,让学生带着书本中的问题去探索和发现。陕西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从蓝田猿人到半坡遗址、从炎黄二帝到周秦汉唐,它的根脉性、多元性、多样性、多层次彰显着陕西文化的巨大魅力。

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现代工业农业文化,为学校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从认识自然到农业,从科学知识科普到科学梦想的塑造,从了解民间传统艺术到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从初识历史的过程及意义到体会爱国的精神,成为一体系丰富的研学之旅。

(二)“萤旅研学”课程设计

“萤旅研学”课程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积极开展以“走进社会,探究未来”为目标的研学旅行课程,充分整合校外实践活动资源,从自然、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技六个领域开发了十二个不同主题的研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快乐的实践体验,是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东城一小黄邓分校“萤旅研学”课程设置表

续表

(三)“萤旅研学”的课程实施

行前:学校指导学生对研学目的地进行了解,统筹行程安排,预先做好行前攻略,做知识及行装的准备过程,认真做好行前各项研学准备工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

行中:讲解员与学校教师宜各司其职,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修学导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研学指导。行程中学生通过与一景、一人、一事、一物的相遇,在观察自然植被、认识社会、挑战自我、结识旅行同伴中,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的提升,唤醒学生检审生活的意识。

行后:开展研学评价。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研学旅行评价标准,进行成果收集、整理、筛选、展示、汇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撰写研学报告,教师撰写研学心得,结集成册,形成研学课程成果。

美国教育家希尔伯曼说过:“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东西的10%,所听东西的20%,所看东西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给别人讲授后90%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了。”“萤旅研学”课程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包罗万象,让孩子的社会参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能达到在游中有学、行中有思,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乐学勤思中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