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一路走来,春暖花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过几年的奋斗,学校终于在西安市“名校+”工程的引领下,依托东城第一小学的品牌成长起来了。在这所学校里,每名教职工都在用自己如火一般的激情点燃着、感染着、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焕发着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这把熊熊的火焰已经炽热地燃烧在浐灞之滨,灞河北岸。
一、学校主要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品质课程联盟实验学校、西安市品质课程实验学校、西安市课程改革优秀学校、西安市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西安市少儿美术大赛先进组织单位、灞桥区文明校园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在2017—2018教学目标评估中,我校荣获优秀单位;在陕西省少儿美术展活动中,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灞桥区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中,我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西安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单位。同时,学校二十余次的活动被《阳光报》等报刊网站刊登。
二、教学质量提升
作为小学来说,教学质量并不能用成绩和分数一概而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考察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发展,激发了孩子兴趣,形成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就黄邓分校而言,在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到每名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力的提升也是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6年建校,起始年级一年级招收三个班,二至四年级各一个班。通过一年的教学发现,起始年级的各方面指标相对要好很多,而其他年级相对就要差一些。随后究其原因,其他年级的孩子因为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和质量提升难度相对较大。至学年结束,在灞桥区期末质量抽检中,一年级的成绩位居直属小学前列,而二至四年级的成绩就不够理想,基本处于末位。但是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三年后,2019年的毕业年级就是当年的四年级,成绩相当出色,并有多名学生进入名校学习,升入初中后,反馈的信息也是黄邓分校的孩子综合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2020年的五六年级就是当年的二、三年级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进步,在灞桥区的抽检中,成绩在稳步提升,和区内名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近三年自己招收的学生,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教学成绩只是衡量办学质量的一项指标,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由于萤火虫课程的开设,学生在学校能够找到自身的发光点,并且能够积极探索,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扬。孩子们在学校除了学习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学习了最少三门选修课程,还能够在项目式学习、学科整合、专题课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由最初的唯唯诺诺而成长为自信大方、善于创新的荧光少年。由最开始不修边幅成长为文明优雅的少先队员。
三、师生丰硕成果
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奋斗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教师方面:种立,一个腼腆爱笑,憨态可掬的小伙子,虽然毕业于数学系,带着数学课,但靠着一股子拼劲硬是将学校的创客教育做到了极致。他带领孩子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荣获了国家级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学校的创客教室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创客教育实践基地,他也因此被评为2018年度学校突出贡献奖。他说:追梦的路上只要敢试,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丁晓琴,一位常年挂满微笑的年轻人,总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她以深厚的学科积淀潜心钻研,努力拼搏,工作仅两年就荣获了区级教学能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大学生追梦途中的华彩乐章。
在教育部主办的“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校钱鑫、王媛两位老师荣获省级优质课;在西北地区首届课改名师大赛中,我校丁晓琴、种立荣获特等奖,车晓婷荣获一等奖,张莎荣获二等奖;在西北地区机器人创客大赛中,种立带领学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西安市第二届微课大赛中,我校焦翊真等五位教师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段江花、常洋洋、钱鑫、刘倩冬、周瑛、刘文娟等13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荣获西安市一、二、三等奖。在西安市教科研论文评比中种立、常洋洋、车晓婷、钱鑫、刘文娟老师获得一等奖,其他卢波涛等11位老师获得二、三等奖;马锦、午婷、焦翊真、王茜、潘慧欣等五位老师在灞桥区经典诵读比赛中成绩优异,入围决赛;在西安市第四届微课大赛中,我校焦翊真荣获一等奖,张莎、常洋洋荣获二等奖,王茜、万江文荣获三等奖,张研荣获优秀奖。李倩、郭旭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灞桥区文艺汇演,获得一致好评。周瑛带领学生参加灞桥区汉字听写大赛,成绩优异。王媛荣获灞桥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钱鑫、王媛荣获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刘文娟、车晓婷荣获灞桥区优秀辅导,周瑛所带班级还荣获了区级先进班集体称号,卢波涛的版画社团被评为灞桥区特色社团。
学生方面:曹梓芸、陈雨泽在第三十五届西安市灞桥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评比荣获二、三等奖;陈婉芝在“我和我的祖国——红色记忆”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荣获优秀奖;胡鑫蕊、金智阳等六位同学在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青少年组陕西省赛区西安市赛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张浩然获得“区级文明小公民”;杨古一腾荣获“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胡柳佳阳荣获三等奖;张涵桐荣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书画比赛二等奖。鲁馥菡、任伟祺、苏晨茜等同学分别荣获西安市、灞桥区第三十四届青少年科幻画比赛一、二、三等奖;白俊杰的作品《身边的英雄唐舍娃》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微视频作品展播活动中荣获“展播优秀作品”称号;芦承静荣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征文”一等奖、王秦乐荣获三等奖;胡思彤在灞桥区中小学生艺术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组绘画二等奖;潘睿涵、王梦怡等14名同学在西安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多名学生的优秀习作在《阳光报》上刊登。在灞桥区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评比中,我校的四年级一班黄佳瑞同学荣获一等奖。在灞桥区举行的喜迎十九大的系列活动中,五年级一班党梦悦同学获得绘画二等奖。马香怡等五名同学的习作在主流报纸上发表。学校数篇活动报道刊登上陕西素质教育及《阳光报》等报刊上。
四、社会广泛赞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名校+”工程实施以来,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学校的迅速发展,最具获得感的是黄邓、香湖湾社区的居民。原来师资水平落后,学习环境差的乡村小学被这样一所名校所代替,不用东奔西跑就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们打心眼里高兴,内心充满了自豪感,逢人便夸:我们的学校,那是最棒的!为了表达对学校,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社区居委会代表全体居民到校慰问教师,并且捐资50余万元为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点位,校前广场的雕塑、校园南侧的文化长廊凝聚着全体居民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学校南临为中国水电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人社部部长亲自到学校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和协调有关事宜。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公司领导一定拨冗莅临,表示对学校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2019年西安好课堂品质课程分享第十期在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市的500余名同行到校参加活动,学校的萤火虫课程给每位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学校的课程建设方向准,目标明,过程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走在了西安市课程改革的前列。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解慧明所长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萤火虫课程,释放了每名孩子的天性,真正做到了让每个生命都发光!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宋永成教授到校调研后,高度评价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认为在课改学校中,黄邓分校将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融为一体,和谐推进,称得上是一个样本,一个范例,值得进行推广,让其他课改学校学习,并计划为学校筹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