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在分校全面展开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灵动课堂在分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静下心、俯下身来实施课堂改革。虽然灵动课堂在总校已经成熟,但面对分校新学生、新教师,只能从头开始转变教师观念,训练学生习惯。在这之前,还必须要做好几件前期准备工作。
(一)灵动课堂准备阶段
1.成立“灵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小组
为了加强领导,保证灵动课堂在分校的顺利开展并能取得显著成效,成立了由校长和全体教师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杰、于晓龙;副组长:程依明、王增辉及各教研组组长;组员:全校所有老师。
2.培养老师文化的认同,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虽然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在总校实施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影响,但在分校要顺利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教师的文化认同,并自愿更新教学理念。因此,在全面实施课堂改革之前,首先需要对所有老师进行思想转变。于是,校长从总校的“火文化”的来由到“灵动课堂提出的背景”,从“老师的心理波动”到“学生的欣喜转变”,从“曾经的顶层设计、行政推动”到“后期的合作交流、自觉自愿”,从“灵动课堂流程的诞生”到“导学案学习单的完善”,向老师们进行讲解示范,很快让老师们从情感上接受了这一课堂模式。
随后,学校多次组织分校教师到总校观摩学习、参与研讨,渐渐地,灵动课堂得到了所有老师的认同,在分校不知不觉中展开了。
3.教室的布置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打造班级文化,布置教室环境是课堂发生变化的第一步。为此,分校也和所有的课改学校一样,先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首先是学校统一给每一个中队规划好了特定区域,如清洁角、展示框、学习园地、班级风采展示等,各班根据自己的特色和想法,把相关内容在班级风采中填充。我们惊喜地发现,各班老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文化的理解出乎意料: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深受学生喜爱。如小鱼儿中队、向日葵中队,等等,各班的文化气息与学校文化的大环境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每个班级教室外墙悬挂着班级文件建设的核心——班级文化展示栏。走进教室,我们便会发现,课桌的摆放不同了,插秧式的课桌椅围成了6人、8人小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口号等。班级文化的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可以说有怎样的班集体文化就会培育出怎样的学生。
4.座位的调整
学生的座位设置按照总校的方式,6—8人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建,六张桌子并拢,六名学生分别围坐在课桌的左右后三个方向,方便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并通过优困生的搭配学习减少学困生学习的困难,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提升的机会。
(二)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是学生的领路人,只有对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才能将课改的理念落到学生身上,促使学生进步。
1.理念通识培训
第一,进行灵动课堂的理念阐释培训。让老师了解灵动课堂理论依据,知道灵动课堂理念的提出,主要是源于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六大解放”而提出的,就是在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灵动起来;明白灵动课堂的核心要素是“以学定导,多元互动”“四学三导两展示”;知道灵动课堂教师教学要突出的五个重点,四种学习方式,三种作用和两个重要特征。
第二,进行灵动课堂核心要素的解读培训。知道灵动课堂中如何有效处理“三动”,如何开展“四学”,如何变“教”为“导”,如何将展示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
第三,进行灵动课堂的手段方法培训。
2.导学案编写和使用培训
第一,明白什么是导学案。
第二,了解指导单编制的目的、原则、基本要求、基本环节。
第三,学会编制导学案。
3.课堂教学流程培训
第一,了解灵动课堂基本流程图。
灵动课堂基本流程
第二,知道灵动课堂教学流程和环节。比如课前预习、依标独学、多元互动、展示质疑、达标检测。
第三,知道灵动课堂的基本环节操作。比如灵动课堂的学习过程、灵动课堂的预习过程、灵动课堂的展示过程、灵动课堂的展示内容、灵动课堂的教师的点拨等。
4.小组建设、自主管理及运行机制培训
第一,了解小组建设的意义。
第二,了解小组的组成。例如怎样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划分应注意的问题、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设置、如何选拔小组长等。
第三,进行小组培训。首先进行小组长的培训,再进行小组成员的培训;
第四,小组的管理。进行事务分工、小组文化建设、制定规章制度等。
第五,小组的评价。例如课堂评价标准、课堂评价方式、小组奖励内容等。
(三)学生训练
1.学生基本能力培训
灵动课堂对学生核心能力要求确定为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合作力、语言表达和操作能力,如果在这六方面实施有所提升,一定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2.学习小组培训
第一,班主任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第二,班主任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第三,要对小组合作分工学习进行培训。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者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3.科研小组培训
了解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班级里建立一个科研小组,这个科研小组使每一个热爱科研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使学生得到最优最大化的发展。
4.行政管理小组培训
小组形成后,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需要一系列小组干部来带领和管理。因此,可以通过推荐、自荐和他人推荐的方式产生,当组长等组干部产生后,班主任主要精力就要运用在组长的培训和培养上了。这样,小组才有主心骨、领头羊,才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5.学习流程的培训
灵动课堂的教学流程包括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交流(组内、班内)——反馈(巩固、测评)三大模块。针对这些,对学生要进行培训,让学生按照流程一步步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熟悉灵动课堂的流程了。
6.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培训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管理班级要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种管理模式特别适合灵动课堂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老师把班级各项工作划分到各组,小组长再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特点分配到人,然后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将之张贴在班级,形成人人有事干的管理氛围。
(四)灵动课堂规范熟悉应用阶段
由于灵动课堂在总校已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应用,经过在总校的反复修改、完善,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流程。因此,在分校的应用少走许多弯路,许多课改工作水到渠成。
1.管理部门
经过前期的准备,这一时期管理部门主要对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工作,以确保灵动课堂各项制度的落实。
课堂教学方面,要严格按照模式的各个流程组织教学。对师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该流程的各个环节,师生必须完成各自“角色”的转化,完成各自的任务,这样做有助于师生快速对模式的熟悉和认同。
自主管理方面,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初步运用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对各学习小组和个人能够及时评价打分,并指导学生将评价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评价体系当中。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服从学习小组长的管理,且科研小组的作用也能正常发挥。
这一阶段,管理部门一定要对课堂标准和要求不符合、顽固的我行我素者坚决叫停,并限期整改;对模式不熟练、丢东拉西者,则加强指导和培训。
2.教师要求
这一时期教师要严格按照管理部门的安排,严格按照课堂标准和要求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对总校已经形成的导学案认真研究,再针对学情进行二次修订,力争编写符合自己所带班级层次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课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会预习,用好双色笔;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灵动课堂流程:预习检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拓展提升;能深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能在点评质疑环节,及时出手相助,帮助学生完成拓展深化有关知识,在某个环节出现学生“卡壳”时,能及时进行指导,课后对学生完成的课堂检测,要及时批阅和反馈。
3.学生要求
这一时期学生要做的就是严格照章办事。在学习方面,要严格按照老师的安排,在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点评、质疑及检测等环节中,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特别是在展示、点评、质疑中,要积极主动参与,确保课堂能够生成、升华。在自主管理方面,学习小组长能够真正起到组织、安排学习任务的作用,小组成员能服从其管理;学科班长或值日班长能够做好班级量化评价工作,做好对各个学习小组的考核、评价和记录工作。
(五)灵动课堂完善灵活运用阶段
经过一年的熟悉规范训练,老师和学生对灵动课堂的模式、流程已经非常熟悉,运用自如了。他们不仅知道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还非常清楚每一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1.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并做好检查、指导、落实和培训工作。
如果说上一阶段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模式的规范运用,这一阶段将重点关注灵动课堂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动态生成问题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新的课堂标准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应该有着精神饱满、干脆利落的精神状态,有着规范、流利的普通话和整洁规范的板书。其次,课堂展示的问题是一些“典型的正确”或“典型的错误”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给他们启迪,又容易引起歧义和质疑的问题;课堂点评能直奔主题,切中要害,使同学们受到启发。最后,课堂有质疑,有生成,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更获得了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总结,体验到了学会、会学的快乐。
2.对教师的要求
这一阶段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导学案的效用,小组学习的实效、评价的实效。
要求教师在学案问题设计方面,继续关注知识问题化的同时,更应关注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在这几方面,问题的层次化又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时,做好导学案的一次修订后,还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层次,编写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实现导学案的二次修订。一次修订强调同一班级问题的层次化,二次修订强调不同层次班级问题的层次化。同时,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关注他们是否在有效研讨,教授他们以方法、技巧,给他们解答疑惑。
3.对学生的要求
灵活运用阶段是课改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班级充满正能量,每个同学都以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学会服从和倾听为荣,要明白学习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小组和班级的事,要时刻准备为小组、班级争得荣誉;要把小组的事、班级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为小组管理、班级管理献计献策。
(六)灵动课堂绽放异彩
随着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的建立,我们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东城一小“名校+”这个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师资雄厚、质量一流的“名校”带领下,我校的灵动课堂教学改革步子迈得更快,许多教师在各类“名校+”活动中得到历练和提升。
1.开展了东城一小“名校+”工程——黄邓分校灵动课堂全过程诊断式赛教活动
为推动东城一小“名校+”工程,激励分校青年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促进优质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学习,增强分校核心竞争力。2018年11月22日至23日,我校举行了东城一小“名校+”工程黄邓分校灵动课堂全过程诊断式赛教活动。活动分为“说课——上课——评课”三个阶段,首先是在组内选拔上课说课教师,选上后再经过组内磨课,然后再进行组间赛教,最后在组内推选一位教师进行评课。三个环节都安排紧密,进行打分评比。同时在比赛期间还邀请总校名师马燕、赵娜到校进行示范教学,帮助分校教师诊断课堂教学过程和策略,和我校的万江文、王茜、张莎、焦翊真、刘璐、常洋洋六位老师同台献课,八位教师各显神通,每节课都可圈可点,给听课领导和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开展了东城一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大学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
为了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2018年12月12日,经东城一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大学区联席会议决定,开展了东城一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大学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我校的张莎、丁晓琴、潘荣三位老师经过层层选拔,有幸在东城一小、黄邓分校和电力小学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了一致好评。
3.开展了东城一小“名校+”教育联合体主管教学领导公开课展示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东城一小“名校+”工作,提升主管教学领导的业务素养,加强指导教学工作能力,按照上级安排,2019年1月8上午,在我校开展了东城一小“名校+”教育联合体“主管教学领导公开课展示”活动。
我校教务主任程依明、电力小学教务主任王淑娟、东城一小教务干事王彤为本次活动进行课堂展示,同时,教育科魏西峰老师、进校刘军荣教研员以及东城一小“名校+”各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代表也到会观摩。活动很成功,得到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