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中的担当
2013年底,西安市施行大学区工作,旨在让更多的名校带动稍弱的学校一同进步,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在此期间,东城一小与十里铺地区的六所小学,直属中的电力小学成为大学区结对帮扶学校,作为大学区中的学区长学校,东城一小在办好自己学校的同时,肩负起了大学区内其他七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任务,带领七所学校提高质量,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颇好。2016年,黄邓小学建成,面对一所全新的原农村小学,灞桥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提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想法,让区内名校全权负责新学校的日常工作,让优质教育的资源扩大,以此满足当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在这种情形之下,东城一小和纺织城小学率先开始尝试。东城第一小学接管黄邓小学,更名为东城一小黄邓分校,法人、校长、分校的管理团队均由东城一小负责。新事物的诞生伴随着的一定是机遇,也是挑战。东城一小具备了办分校的条件和实力,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短短六年时间已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良好的办学效果,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办分校也是对东城一小的考验,考验的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能力,因为缺少办分校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为关键的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考验着东城一小人的担当精神和魄力。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沟通,集团化办学成了定局。7月,教育局在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仪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开启了。
黄邓分校交给东城一小的时候,新校园刚刚完工,一所空荡荡的大楼里一无所有,一切都要从一张白纸开始。从管理团队的组建,到对外的宣传;从教师的招聘,到学校环境的布置;从与建筑工队的交接,到入校学生的招生方案;从食堂的开办,到设备的配备等等,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些前期的工作都需要一一完成。而且需要用全新的要求去完成。因为周围的群众对分校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憧憬。灞桥区第一次的集团化办学,能不能成功,效果能不能尽快凸显出来,也是引人关注的。而且,只能成功,不可失败;只能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这种考验前所未有,这种担当,责无旁贷。
令人欣慰的是,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教育局的关心和帮助,有政策的鼓励和优待——管理团队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招聘教师的权力也下放给了总校,启动资金有基本保证。学校需要付出的是智慧、决策和力气。东城一小的领导班子,找准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将东城一小优秀的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长期以来的校风校纪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分校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再形成自己独有的源于总校、又别于总校的一套文化和管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分校经过四年的发展,一切都按照当初的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文化的传承上,与总校保持一致,又有自己的突破和特点;在学校管理上,结合不同的教师团队和学生来源,甚至地域历史特点,有继承,有创新;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除了按照总校的理念、流程、评价进行以外,有延伸,有丰富;在学生自主管理和社团活动上,取舍得当;在课程开发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完善,规划超前,走在了前面。在对教师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活力,有激情,最大限度地利用年轻教师的优势,发展迅猛。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素养,包括对外影响和群众认可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目标,一所新的“名校”犹如一个耀眼的明星在灞河之滨冉冉升起,成为学生向往,家长赞赏,同行敬重的新生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