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系列丛书》顾问委员会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协同教育 融合共进》编辑委员会
总序
序言
上篇 破局
第一章 一所小学的发展困境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面临现状
一、启航
二、瓶颈
第三节 发展渴求
一、时代的要求
二、百姓的希望
三、上级的重托
四、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西安市“名校+”工程带来的希望
第一节 政策背景
一、政策依据
二、政策落实
三、市级推进
四、区县响应
第二节 重要意义
第三节 校本化实施
一、开展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均衡
二、开展“四个一”教学活动,实现协同教学
三、推进课程建设,构建课程体系
四、加大培养力度,提升整体素质
五、共享教育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第四节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规模过于庞大
二、发展速度过快
三、优质资源稀释
四、管理难度加大
五、发展难以均衡
六、交流难以实现
第三章 东城第一小学的责任与担当
第一节 东城第一小学沿革
第二节 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案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节 教师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教师队伍,砥砺前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第四节 教育教学
一、立德树人
二、教学工作
第五节 责任与担当
一、教育者的责任
二、发展中的担当
中篇 引领
第四章 “集团化办学”与“名校+”工程
第一节 集团化办学,借力“名校+”工程
一、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二、借力“名校+”工程
第二节 集团化办学与“名校+”工程的有机融合与发展
一、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同绘“名校+”管理蓝图
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同谋“名校+”联动活动
三、统一引领,一起前行,促进“名校+”均衡发展
第五章 引领与传承
第一节 办学思想的传承
一、精神引领
二、文化熏陶
三、课堂灵动
四、活动塑能
五、课改先行
第二节 制度文化的延续
第三节 教育教学的推进
一、明确育人目标,构建课程文化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拓展育人宽度
三、探索生态德育,擦亮童年亮度
四、力推研教相长,夯实教学深度
第四节 学校内涵发展的协同
一、学校文化,传承创新
二、制度管理,以人为本
三、课程建设,齐头并进
四、教师发展,搭台助力
五、学生成长,潜能点燃
第六章 合力营造温暖光明的育人氛围
第一节 塑造学校文化
一、重新确立的“火”文化内涵
二、“火文化”下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
三、东城一小黄邓分校“一训三风”
第二节 培养师生归属
一、积淀文化底蕴,激发学校活力
二、释放教育教学活力,提升师生幸福感
三、文化引领环境育人,提升师生归属感
第三节 形成管理特色
一、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第四节 取得社会认可
一、学校荣誉
二、教师成长
三、学生收获
下篇 创新
第七章 “生态德育”体系
第一节 时代的责任与区位优势的结合
一、生态德育正当其时
二、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生态德育品牌
第二节 生态德育体系的核心和学校文化的趋同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以优美环境育人
二、学科渗透教育,强化生态德育意识
三、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创设,渗透生态德育
第三节 生态德育的实施策略和培养目标
一、实施策略
二、培养目标
第四节 生态德育的内容与结构
一、人与自然
二、人与社会
三、人与人
第五节 生态德育体系的成效
一、“生态德育”让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生态德育”让教师充满愉悦与幸福
三、“生态德育”让学生更具品德与魅力
第八章 “萤火虫”课程建设
第一节 萤火虫课程的主题与核心(理念与目标)
一、教育哲学:萤光教育
二、课程理念:在这里,让每一个生命都发光
三、核心目标:和、活、笃、趣
第二节 萤火虫课程的整体架构
一、学校课程逻辑
二、学校课程图谱
三、学校课程设置
第三节 萤火虫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建构“萤智课堂”,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二、建设“萤慧学科”,丰富学科课程体系
三、推行“萤旅研学”,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四、建设“萤趣社团”,发展儿童学习兴趣
五、创设“萤乐节日”,浓郁学校课程氛围
六、落实“萤笃探究”,做活德育主题课程
七、建设“萤美校园”,激活环境隐性课程
八、评选“萤光之星”,丰富个性发展课程
第四节 萤火虫课程的评价系统
一、制定评价机制,提供精准化保障
二、基于主体协同,实施多元化评价
三、聚焦学科素养,建构模块化评价
四、运用科学量表,助推智慧化潜能
五、关注教学情境,开展个性化评价
第九章 创新灵动课堂
第一节 灵动课堂落地分校
一、黄邓分校课堂现状
二、灵动课堂的优势
三、灵动课堂在分校的应用优势
四、灵动课堂在分校全面展开
第二节 灵动课堂模式特色优化
一、思维导图的引入
二、思维导图的培训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思维导图的初始使用阶段
五、思维导图熟练运用阶段
六、进行学科整合,突出学科特色
第三节 灵动课堂在任务驱动环节的创新应用
第四节 灵动课堂在分校实施过程中的收获
一、课堂的变化
二、学生的变化
三、老师的变化
四、学校的变化
第十章 “智慧育人”体系
第一节 学生自主管理平台的建设
一、自主管理,是灵动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灵动课堂模式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逐步构建
三、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我校的具体呈现
四、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校园学生评价系统的搭建
一、立足课堂,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制度
二、以生为本,建立学生自我上进、争优创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三、以发展为目标,建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
四、注重过程,优化学业评价方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节 特色课程与评价系统的有机融合
一、我校特色课程实施的背景
二、我校特色课程实施的优势
三、我校特色课程实施的意义
四、我校特色课程发展的前景
第四节 评价多元性在学校的重要意义
一、多元评价对学生自主性发展的作用
二、用多元化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性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结 语
一、学校主要荣誉
二、教学质量提升
三、师生丰硕成果
四、社会广泛赞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