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色课程实施的意义
(一)优化了课程体系
我校特色课程建设,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开发出新的课程体系,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校课程内容向着丰富、多样化发展,便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和特长的培养,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了学校新发展
我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上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肯定了我们在特色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鼓励我们继续努力,把特色课程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在西北地区机器人创客大赛中,种立老师带领学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陕西省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胡航媛、胡金丹两位同学又荣获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六一”期间,“一带一路、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少儿美术节”系列活动、“新时代、新征程——陕西少儿美术教育成果交流展”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国际美术城举行。我校的扎染和版画作品在活动上参展,深受领导和参展嘉宾的一致好评。扎染和版画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现场展示,那简洁纯粹的木刻版画和古朴自然的扎染制作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宾客。我校的同学们瞬间化身为小老师,为参展的同学、家长们进行讲解、指导,手把手教他们刻板、印刷,捆扎、染色。孩子们在这里不仅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而且能够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们交流,丰富了自己的经历。
通过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为构建温暖校园和特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三)加速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特色课程科目的每位教师都来自各任课教师,他们从自身特长和爱好的角度出发,去选择确立自己将要进行教学实践的科目。对于有特长的老师来说,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的内心应该是充实的,教学过程是享受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对于不太擅长的老师,他们在课前提前查找资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再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对于这些老师来说,他们成长了更多,收获的也更多。
通过特色课程研究,造就了一支能教学、能搞科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科研骨干力量,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和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研究的经验,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提升和快速成长。
(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在单一的国家课程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受什么教育的权利。国家安排什么课程,教师就得教什么课程,学生就得学什么课程。而在特色课程的开发环境下,学生可以参照学校提供的校本课程菜单,圈点自己喜欢吃的“菜”,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科目。这样,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他们学的是自己选的知识和技能,上自己喜欢的课,自然就非常积极主动,每周三下午去学习特色课程成了他们最期盼的事情。
不仅如此,学生还有权修改学校提供的“菜单”,每学期学校会做一个调查统计表,统计孩子们喜欢的科目以及喜欢的原因。孩子们不喜欢的科目可以不选,没人选择的科目则会自动退出。特色课程的开发尊重学生的喜好,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开拓了空间。
特色课程的实施尊重了学生的课程自主选择权,完全是站在学生自愿的角度去进行。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个人喜欢的课程去学习,而且一学年可以更换一次科目,六年下来,每个孩子能够多学几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发挥了学生特长。除语数英等基础科目以外,每个学生都能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去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特色课程研究健全了学生的人格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色课程的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华施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