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科预科教育是衔接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桥梁,物理课程是理工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于自动化、机械、电子、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在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思维能力与动手技能方面,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北京邮电大学自2004年起开展本科预科教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本科预科教育教学经验,并率先在全国预科院校开设了本科预科物理课程。
本科预科物理课程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开展,这一研究领域目前仍在探索中。北京邮电大学本科预科物理教学开始于2006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位于“补预结合,以预为主”的方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种“补薄弱、固基础、重创新、增自信”的教学模式,总结出本科预科物理“补预结合、突出衔接”的课程定位,在教学中注重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兄弟学校的预科班物理教学只复习巩固高中物理部分;有些兄弟院校的预科班物理教学只学习大学物理部分。目前预科物理教学领域还缺乏这种从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的梯度衔接模式,也缺乏针对“补预结合、突出衔接”这一教学模式的预科教材。因此,北京邮电大学探索出的这种在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之间实现“补预与衔接”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创。我们将多年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讲义整理修订,编写了这本《大学物理预科教程》。
本书是北京邮电大学预科物理教学团队十几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突出落实“补预结合,突出衔接”。例如力学部分,“补”体现在强化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冲量、功和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预”体现在采用矢量表述和微积分工具处理问题。通过讲解物理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提前预备大学物理学习;同时避开难度较大的例题、习题,采用比较典型性、基础性、有针对性的例题和习题,为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大学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从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跨越,而预科物理的衔接性就在于把这一个大跨越的台阶拆解成两个小台阶,渗透式、渐进式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物理学习的过渡。
经过这么多年教学实践探索,据学生反馈,这样的“补预结合、突出衔接”做法对他们进入本科后大学物理的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帮助,增强了他们学习大学物理的自信心。
在本科预科物理的讲授中,北京邮电大学张茹教授、刘志鹏老师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为本书的编写奠定了基础。张茹教授多年从事大学物理、本科预科物理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物理素养,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给予总体设计指导,并亲自参与编写部分章节。刘志鹏老师从事本科预科物理教学十四年,进行本科预科物理多个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将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都融入本书中。此外,参与编写的老师还有段予文博士后、张虎副教授、曹聪博士,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本科预科物理教学工作的老师。部分兄弟院校的物理老师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书也受到北京市教委的资助,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可作为少数民族本科大学物理预科教材以及其他各类预科教材,也可作为理科非物理专业以及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还可供自学者使用。
由于时间有限,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