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研究》简介
《英美文学作品研究》这本书是由.王娟编著创作的,《英美文学作品研究》共有231章节
1
前言
文学研究就像一次探索文学作品中奥秘的奇妙之旅,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研究更是妙不可言的心灵体验。每一次旅行,我们都在寻找通往作者心灵的道路,努力打开作者心灵之门。我...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德伯家的苔丝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视野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美德探析 一、“天人合一”之德 二、自强不息——刚健之德 三、厚德载物之德 ...
3
第一章 德伯家的苔丝
...
4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视野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美德探析
摘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将苔丝塑造为具有一切优秀美德的典范。本节在中国古代哲学视野下探究苔丝的美德,她具有“天人合一”、刚健、厚德载物、坚贞、谦逊之德,从...
5
一、“天人合一”之德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把苔丝描写为“自然的女儿”,她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她的身上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她的头发是泥土色的,嘴唇像鲜花一般,胳膊带着点牛奶的清香...
6
二、自强不息——刚健之德
苔丝始终具有自强精神。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就开始负担起家庭的生活重担。她主动承担养家的义务,洗衣,做饭,照顾家人,还要到处做零活、打短工。无论在...
7
三、厚德载物之德
人类效法大地,提升三方面的德性修养:一是宽广能容;二是敦厚能载;三是以柔济刚。人们从大地的厚重稳健的品格及载育万物的能力中悟出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慈悲忍让的德性...
8
四、坚贞之德
苔丝始终坚定不移地追求她真正的爱情,她的信念如此坚定,一定要找自己真正爱的人;她一生追求幸福,她不愿被世俗的观念所驱使,她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因此...
9
五、谦逊之德
苔丝以谦逊作为做人的原则之一。当她和克莱尔在奶牛场相遇,并互生情愫。当她得知她的三个宿友也深爱着克莱尔的时候,她设身处地为他思考着未来。她深知她只要稍给克莱尔一...
10
六、结语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亲近自然,效法自然,基于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一致的思想,提出了人“与天地合其德”的最高道德理想。苔丝是哈代精心刻画的具有威塞克斯人一切优秀美德...
11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马弦.苔丝悲剧形象的“圣经”解构[J].外国文学研究,2002(3):47-...
12
第二节 从荣格心理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克莱尔的爱情心理
摘要:本节从荣格心理学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男主人公克莱尔的爱情心理,剖析克莱尔对苔丝爱情的产生、发展、破灭、再度寻找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心理内因,以及他们爱情...
13
一、爱情的产生:克莱尔的阿尼玛及其投射
阿尼玛是指男性心灵中女性成分的表征,通常与钟情的意中人联系起来。阿尼玛意象充满了心理能量,因此它们能从情感和情绪上掌控人们。被投射的意象对人们而言有着磁铁般的吸...
14
二、爱情的发展:克莱尔的阿尼玛的积极投射
阿尼玛的积极投射是指当男性的阿尼玛发生投射时,背负投射意象的人被极大地拔高了,魅力无穷。一旦这个“梦中情人”在生活中出现,她令他着迷,他立刻对对方一见钟情,倾心...
15
三、爱情的破灭:克莱尔的阿尼玛的消极投射
除积极投射外,阿尼玛还会产生另一种投射,即消极投射——背负投射意象的人被极大地贬低,它所产生的结果是具摧毁性的,令人痛苦的。在经过最初的一见钟情后,双方渐渐变得...
16
四、自性化:爱的再度寻找
荣格在《婚姻作为一种心理的关系》一文中指出,婚姻的选择就是自性化过程的一部分。由于产生投射的原因是阿尼玛所表现的无意识,所以人们要整合自己的意识与无意识,从爱人...
17
五、结语
本节从荣格心理学视角分析克莱尔的爱情心理,即分析他的阿尼玛及其投射所产生的作用。由于克莱尔的阿尼玛投射在苔丝身上,让他对苔丝产生了爱情;阿尼玛的积极投射,使得他...
18
参考文献
[1]何宁.哈代研究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19
第三节 探析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柏拉图理式模仿说
摘要:哈代在其最著名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人物性格塑造中融入了柏拉图理式模仿说。本节从柏拉图理式模仿说的哲学角度,探索男主人公克莱尔对苔丝的追求及抛弃的爱情心...
20
一、克莱尔意中人的“理式”
柏拉图认为“理式”是第一性的,是“本质的真实体”。在哈代这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克莱尔寻找他的心仪对象,即柏拉图的理式模仿说中的他意中人的“理式”。在小说《德伯家的...
21
二、克莱尔“意中人”的宿主——自然对理式的“模仿”
在柏拉图看来,“自然”是第二性的,是对“理式”的“模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不具真实性。 在小说中,克莱尔认为他“意中人”的宿主就是那个叫...
22
三、结论
哈代在小说中实践了柏拉图的理式模仿说,塑造了一个柏拉图理式人物克莱尔,并以克莱尔对苔丝看法的改变,对“理式”与自然“模仿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例证及阐释。由于克莱...
23
参考文献
[1]何宁.哈代研究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托马斯·哈代.苔丝[M].蒋...
24
第四节 荷兰画派作品与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实主义类比研究
摘要:本节将荷兰画派作品与托马斯·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类比研究,分析哈代在小说中的描写内容和描绘手法与荷兰画派作品的相似性,探索文学与绘画具有的艺术共通...
25
一、人像肖像画
人物肖像绘画艺术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最大成就之一,荷兰画派画家立足于用写实的方式表现平民的肖像,其奠基人是哈尔斯,但集大成者当数伦勃朗,他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现...
26
二、风俗画
17世纪荷兰绘画题材广泛,但最主要的题材是风俗画。画家们朴实生动地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荷兰人民热爱劳动、乐于享受生活、乐观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维米尔的绘画中得到充...
27
三、总结
本节将荷兰画派伦勃朗及维米尔的作品与托马斯·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类比研究,分析文学与绘画具有的艺术共通性及互文性。研究发现,在人物肖像画方面,哈代和伦勃...
28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罗杰鹦.唯美与现实:荷兰画派对《意中人》的文学化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9
第二章 远离尘嚣
...
30
第一节 《远离尘嚣》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摘要:在哈代的长篇小说《远离尘嚣》中,男主人公奥克有一个完美的结尾。究其原因,一是他生活在和谐自然之中;二是他实践了“天人合一”的天、地、人关系;三是他是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