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在本文中,我试图提出一种模式,它可以指出叙事中空间的中心方面,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讨论的方面,主要与空间的内在结构及其作为重构世界一部分的存在方式有关。这也可以澄清我在本研究框架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文本整体结构中的空间功能。讨论仅限于空间的存在方式,而没有涉及空间的功能。
不用说,空间不是一种只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中性物质:它对文本的其他层面有各种各样的作用。空间中的每一个元素实际上是文本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必须被看作一个连接点,用赫鲁霍夫斯基(1976)的话来说,在这个连接点上,所有文本层面的模式都可以相互连接。
空间模式与人物塑造、观念、神话等等的模式。在处理单个文本时,空间的功能可能会清晰地显现出来,并指出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系统。人们甚至可以在理论讨论的框架内描述和分析其可能的功能;然而,这是一个与这里所讨论的完全不同的问题领域。这里的空间被中和了。
为了系统的目的,从它的具体功能来看,并不意味着空间本身在这里被设想为一个中立的因素。相反,严格保持了所有文本组件之间具有功能关系的假设:这里缺少的是一个关于等级制度的假设:我没有预先规定哪一要素是手段,哪一要素是目的。尽管有任何功能性的方法,人们倾向于认为空间是从属于文字的,而不是文字从属于空间的,同样的,空间与文本其他方面的关系:它总是被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正是这种情况促使许多讨论致力于处理字符,思想,或一般的解释,而忽略了他们的具体问题。
然而,我试图从空间开始,以空间结束,即使从等级的角度来看,道路似乎更像高速公路,也不会在交叉路口转弯。如果不先分析空间的存在方式和它的几个方面,就没有必要讨论空间的功能。此外,除了在特定文本中利用空间的方式以及通过空间传达的意义之外,不应忘记空间首先是世界的一个中心方面,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无论它以何种媒介传播。这里提出的模型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虚构世界中通过语言媒介传达的空间状态所引起的一些问题。
【注释】
[1]这个形容词“空间”的连用主要是受到弗兰克(1963)关于现代文学空间形式的理论的启发。然而,弗兰克使用这个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一个历史文本语料库的属性,而今它被用来描述一般的文本属性。例如,参见斯特恩伯格(1973:228-230)对类比的讨论,以及弗兰克本人后来的一些文章(例如,1978:275-290)。
[2]基于这样一个概念的定义是典型的博学的定义空间“共存”的顺序(“可疑范围des共存”)。但它不仅仅是机会,莱布尼兹空间作为一个主观的相对系统的设想,而牛顿设想它是绝对的和客观的,一种对现实的“水库”。
[3]“空间”观点对虚拟空间重建的重要性,将在视场部分更详细地讨论。
[4]在研究中,林德对一组特定的英语人士描述公寓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大多数人将以“步行”穿走过公寓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描述,只有少数人将其组织成空中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