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视角解析《林地居民》中哈代的生态观

第二节 从《道德经》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视角解析《林地居民》中哈代的生态观

摘要:本节从《道德经》中“天人合一”生态哲学思想的三个维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来解析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基尔斯“天人合一”的三层境界,以探析哈代的生态观,探究中西方文化共同的生态理想。研究发现,哈代在小说中描写了亘古循环、天人融合的大自然,塑造了用系统思维及意象思维认识大自然、自然淳朴、虚怀若谷的男主人公基尔斯,哈代在小说中所弘扬的“天人合一”的田园理想正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倡的生态观不谋而合。

关键词:《道德经》;《林地居民》;哈代;生态观

《林地居民》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于1887年写作完成的中期创作阶段的代表作,被誉为“威塞克斯小说中最和谐的小说”。在小说中,他描绘着“天人合一”的田园景象,同时也表达着他对他所处社会感到的无奈与遗憾。由于“文明”社会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变为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因此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分隔对立,同时造成了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分离,形成了人性的异化。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进行哲学性深思的同时,“又怀着无限眷恋的心情,对他早期小说中极力歌颂的田园理想做了最后一次美好的回顾”,所以这部田园牧歌般的小说承载着哈代深刻的哲学思想及美好的田园理想。

在中国经典哲学著作《道德经》中,老子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详细论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本节从这三个维度分别解读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基尔斯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三层境界,以探析哈代的生态观和田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