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三个层次

三、结构的三个层次

从上面的草图,我们可以区分出文本中空间结构的三个不同层次:

地志层次:作为静态实体的空间(在图中通过立方体的底部表示)。

时空体层次:由事件和运动强加在空间上的结构,即由时空(在图表中,立方体内部在下面的方块上的投影)。

文本层面:由于在言语文本中被所指而施加在空间上的结构。

这些层次都属于重构的世界,可以看作重构的三个层次。最直接的重建层面是文本层面,在这个层面上,世界仍然保留着文本的一些结构模式。在时空体层面,重构的世界已经独立于文本的言语安排,但仍然依赖于情节。最后,在重构的最高层次,即地志层面上,世界被感知为自身存在,拥有自己的“自然”结构,与语言文本和情节强加的任何结构完全隔绝。

正如在关于转变的讨论中所提到的(第2.1节),必须记住,这里没有任何时间顺序的暗示;重建的三个层次并不代表真实重建或创造行为的不同阶段。读者不会从文本层面开始,然后传递给他人,反之亦然。相反,他不断地在这三个层次之间来回移动,而且,他不能将它们分开而能立即感知它们。

1.地志结构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这层空间位于重建结构的最高层,作为自我存在来感知,并独立于世界的时间结构和文本的顺序安排。文本可通过直接的描写来表达地志结构,例如巴尔扎特众所周知的开头(他的小说开篇一贯直接描述环境、背景),(如哈代的开头也是如此)但是实际上,这个文本的每个单元,无论是叙述、对话,还是散文式的文本,都有助于地志结构的重建。

这个结构作为一种地图而构建,而这个地图基于整个文本的元素(包括所有组成部分)。说实话,像这样的一张地图不是完全穷尽的。它的一些区域是空(虚拟)的,并且在真实世界中,当一个人找路时,它可能不是很有用。然而为了阅读的目的,这张地图提供了一张这个世界的充分清晰的图片。

这张地图是基于一系列的对立物,他们中的一些是一般的,典型的,而其他是特有的。①它包含世界的水平结构,像里与外,远与近,中心与边界,城市与村庄等等那样的关系。②它也包括表示世界的垂直结构的轮廓和代表上与下的对立。此外这张地图有些模式,这些模式不指东西的定位,而指它们的质量——颜色的模式,材料(本质),物体的种类等。

不像实际地志的地图,这种地图下也能基于本体论原理构建空间:即根据空间的单位存在方式来划分空间。①这些“存在方式”有时重叠于地志位置的因素。例如,神的世界——上,人的世界——下。②然而,这些“存在方式”可能与另一种自身完全是非空间的存在方式相关联,例如,梦的空间与叙述中现实空间的关系。再者,本体的层次可能完全不同于另一种存在方式,或者他们可能是混合的,同时出现在一个连续空间中,比如说幻想小说。在地志世界中,很难事先去定义不同模式的可能性,因为这些可能性不是依靠于语言文本的逻辑(正相反,就语言而言,每种结构都是可能的),而是依靠于作者个人的世界观、传统、文化、个人品质等(因为这些可能性对作者来说是开放的)。

只有地志空间结构中的一个方面是依靠于叙述文本的逻辑,那就是人物的特殊空间存在。这些人物一般被作为单独的叙述层次来被感知,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问题。然而他们也作为物理体在空间中存在,这一点将不会被遗忘。但是,他们在文本的其他领域有很多重要功能的事实使他们成为空间的、有区别的、与众不同的实体。由于人物外表的形式不同于无生命物体的形式,所以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尽管每个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这种不同。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被作为一个物理体来处理,这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奇怪效果。所以,原理上来说,主体和客体的区别决定了在空间上的人物的外表和环境产生的物体之间的一个基本区别。

2.时空体结构层次

正如前文所述[时空体的空间——由事件和运动形成的空间结构(各种各样的路),也可以简称为“时空”],这个平面与时空体结构所产生的空间的结构和组织、移动、叙述的行动有关。在继续说之前,先说一下“时空体”这个术语的分类是有必要的。这个爱因斯坦的术语是被Bakhtin 1978年引入到文学批评中来的。Bakhtin用这个术语去指空间和时间一起的整体,包括物理体、事件、心理、历史等。然而我不用这个术语指代时空的整体,而是用它去描述具体的方面。它不是指能在时间或空间中被发现的所有事物,而只是指在移动和变化时,能被综合时空的分类所定义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提及时空体对于空间结构的影响。

在重构世界的整个时空体中,我们应该区分共时性关系和历时性关系,它们对于空间结构有不同类型的影响。

(1)共时性关系:运动与静止

那就是,在叙述的每个点上,在每个共时的情况,一些物体可能处在静止状态,而其他物体处在运动状态。自然,这种分配随着不同的点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总结说,在空间中有某些物体以它们的运动能力作为特征,而其他物体保持静止。这种关系不同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人物与环境物体之间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状态之间的区别可能在无生命物体之中和在相像的人物之中被决定。有一些人物有运动的能力,而有一些人物和他们的所在地捆在一起。(see Uspensky 1973,Lotman 1973)

记住: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术语,这是重要的。静止是被限制于所给空间内容的状态,而运动是从空间内容中独立出人物、并切换到不同空间内容的能力。至于空间内容本身,是由叙述决定的。例如,在Odyssey中的Cyclops能自由地在他的岛上走来走去,但这部作品的结构——以Odysseus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为基础——决定Cyclops的岛作为一个单一的内容,Cyclops作为一个静止的人物。

(2)历时性关系:方向、运动轨迹、力量

时空体的历时性结构也强加它自己在空间上的结构。空间,在它的地志结构中,都是潜在的——考虑到专门的运动或方向,空间是不清楚的,而且一个人能在这个地志结构里面活动往返于任何一个点。相对,时空体决定了在空间中的确定的方向:在所给叙述的空间中,一个人可以从a点移动到b点,但不能反过来(Gertrude只能从家走到监狱,但她再也没能活着回来);在另一个叙述中,移动可以是相反的。在两个例子中,运动没有成为潜在的,它完全被认识到,并且在空间中是具体化的。所以,例如,在Odyssey的地志空间中,Troy和Ithaca是两个地点,并且有从一个移动到另一个的可能性。但是实际的运动的方向是被时空体结构决定的;所以,一个地方被定义为出发点,而另一个被定义为目的地,而其他作为在路上的站点。所以,在空间上运动的运动轨迹是被决定的;我们可以说在时空体层次中空间是被作为一个运动轨迹的网络而构造,而这些运动轨迹有确定的方向和确实的人物。

运动轨迹可能或不可能被实际发生在文本世界里的运动所决定。一个实际的运动是许多力量的结果。例如,在Kafka的 The castle中,在乡村与城堡之间的线的展开是在这篇小说的空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运动轨迹,它集中了所有于这个文本世界的力量,尽管主要人物从来不主动横穿这条线(监狱就是这个力量中心,各种力量从不同地方集中于此地,以不同的目的,这意味着这个小说的整个空间的概念)。空间的时空体结构不意味着在一个中立(含混)的场景的偶然行为,而是就一个力量场而言,空间的时空体结构意味着一整个空间的概念。[注:运动轨迹的概念出现于对哥特式小说空间的分析(1957)。在该文中通过一个望远镜去看创造一种连接两个地点之间的镜头。然而,Meyer对这个世界的使用是非常当地的和隐喻的,我相信它是有系统的和有次序的。Brown(1967)处理这个问题(尽管不在细节上),似乎对我来说属于时空体层次,当他试图去根据发生的运动的方向来分类空间。作为一个力量场的空间概念主要是被Kurt Lewin的理论所激发的,他试图把场地的物理概念和拓扑学的原理应用于心理和社会科学中(Lewin,1936、1938、1957)。这个方法似乎对我来说也可以应用于文本分析,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发展成为它自己潜能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3.文本结构层次

我再重申一遍,在这个层次中包括这个结构——它是形成于文字文本的这个事实强加于空间上的结构。我们应该强调,目前所讨论的结构不是文本作为文字中介的结构,也不是语言材料的结构,而是重建世界的一个组织。然而尽管这个结构被应用于这个世界,这个结构是不能起源于这个世界。这些被建构的物体属于重建的世界,但是这个结构本身被这个文本的语言性质强加在它的身上。

有人可能把这个和讲瞎话的sujet的关系做比较。两者都属于重建的世界,两者可能都被看作真实(事件)的因素的组织的层次。但是说瞎话保留着它们本质的争论,然而sujet强加动机于文本的文字次序。Sujet在它本身来说也不等同于文字层次。文本的结构的层次有强加于重建的世界的组织的模式,这个重建的世界对于文本的结构的层次来说不是本质的,既不是空间,也不是时空体,而是强加于它因为被指在文字文本。

这些组织的模式和文字文本的三个方面有关系:①基本的选择,或语言对于穷尽所给物体的所有方面的无能。②时间的统一体,或语言只沿着一条时间线传输信息的事实。③观角,和对重构世界的透视的结构。

(1)语言的选择和它的效果

语言不能表达空间所有方面的事实产生于一定的选择措施。它可以表达一些事用一个具体的方法,而其他用一个模糊或概括的方法,可能把其他东西一起忽略。选择实际上所发生当然是高于特定文本,但是在任何事件中必须有一些选择,目的是强调悬念及偶然性以创造戏剧效果。语言不能给一个完整持续的关于空间的报告,而且,读者不总是要求这个的一个报告。读者对填补叙事平面的空隙的要求比填补空间空隙的要求更多(悬念的种类及作用)。在有关空间的信息上有许多空隙,而且没有必要去填补它们。空间空隙不总是吸引阅读过程的注意力,然而它们的存在导致一个在空间上的绝对的、清晰的、专用的因素和不清晰的、不专用的因素之间的永久的区别。这个区别和在重构世界中的空间的真实存在没有关系,而和在文本中语言的存在有关。所以在空间的整个的区域可能被区别于另一个在他们之中被实施的语言选择的类型。例如,在Odyssey中,发生在地球上的事件被极细致地描写,而在Olympus的场景没有具体化,缺乏细节。这种区别与两种本体论之间的区别是全等的,但这种全等不是自然(自动)的。在Iliad中,语言选择的本质在两个区域是相同的:当然,这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在神界和人界之间的关系的映像。

(2)文本的线性

语言的时间统一体的原则的认识,和结构信息的必要引导我们去问:①什么是空间信息的分裂的原则;即文本是怎样从一个空间单元到另一个空间单元;②信息的传输的次序作用在空间的形象上是什么效果,和它被建构的方法。

①次序结构的原则或在文本中空间单元的顺序是从上述所讨论过的空间结构中借过来的。它可能以时空体层次为基础——以空间里的移动的描写为基础:人物的移动,物体的移动,眼睛的移动等。它也可能以地志层次为基础,从一个物体向附近的物体前进,从圈外到圈内移动,从上到下移动等。但是它也可能不按在它们中的空间的顺序:物体的分类属于一个相似的分类,功能性的关系,或不同种类的级别等。自然地,以上的所有原则可能混合,重叠,不同程度地支配,连接不同范围单元。

②次序选择的效果

用同样的方式,在空间的存在的不同的次序,能激起沿着一定的时间线的文本统一体的安排,同样的次序能通过统一体结构特别地强调。例如,当文本从高的物体到低的物体,空间的垂直维度比其他维度被强调得更多上坡和下坡的描写,读者能感受到地势的高低变化,即空间的垂直维度。文本统一体能强加各种各样的方向在空间上。这个过程相似于前面所讨论过的箭头的过程,但是在这,方向不是被空间上的力量和移动所决定的,而只是借助于语言的安排。我们应该注意空间意向的不同效果,如果文本选择从内部到外部移动,或相反;从高到低移动,或相反。

另一个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次序,不同的范围的信息是按照这个次序被给予的。文本提供关于组成空间的具体当地物体的信息,也提供关于更广的全球情景的信息,在这个情景中这些物体是被构建的。当全球信息显示在描写的早期阶段,这具体物体和后者一起,并且图片拍摄一个统一的人物。另一方面,拖延这个全球信息的外貌是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中,个体物体出现——至少一会儿——没有一个清晰分出的情景,并且我们接收到一个不统一、不连接的空间的印象。

(3)视角结构

在文本中的视角强加重构空间在一个视角结构上。这个结构不同于在画画中空间的视角组织,尽管它有时有志于同样的作用。在原则上,画画的(或照片的)空间视角是一连续的线,这根线从旁观者到眼界(沿着这个眼界物体的尺寸连续地变小)延伸。相反,语言的空间视角不是以连续的线为基础,而是以二元对立的“这”和“那”为基础的。

“这”和“那”的关系发生在以下两种方式:在叙述动作的空间定位和作为整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在某个时刻作为前景被感知的事物和作为背景被感知的事物。这两种“这”和“那”的关系对于在语言中两种协调系统是平行的(Miller,Johnson-Laird 1976):指示系统,它的中心(“男主人公”)是语言动作的时空定位;内在系统,它的中心是为了这个目的所选世界的任何一个点。这两个中心作为这个原则的内容、遍及整个文本、相互支持而存在。但是在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在任何一点改变:它们可能一起紧靠而来,也可能以一个为代价另一个成为显著的,“这”和“那”的物体可能改变,“这”和“那”之间的关系可能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