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空间
2025年08月10日
二、心理空间
爱德华·索亚在《第三空间》中写道:“空间既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同时又是精神的建构。”因此空间理论也要关注精神维度,即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的潜意识活动。
在《林地居民》中,格雷丝的心理空间与她所处的地志空间一致,总在两个空间的夹层中徘徊不定。当她在现代学校上学时,她遭到上层阶级孩子的鄙视,心里向往着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心理空间归属于自然文明。而在她毕业回到家乡后,她不能与“粗俗的”林地居民们一起生活、劳作,甚至与他们坐在一起聚餐都让她很不自在,心里又想回归于现代文明,她以仰视的目光看待着查曼德夫人及她所拥有的一切;怀着随夫进入上流社会的愿望嫁给菲茨比尔斯后,丈夫却入住她家,她没能离开林地。对于自然文明,虽然她内心深处一直挚爱着家乡,但她无法成为林地居民中的一员;对于现代文明,尽管她渴望融入上流社会生活,但她从来没有进入过上流社会。在别人眼中,她既不属于林地,也不属于上流社会。在菲茨比尔斯的眼中,她是“与外面那班农民如出一辙的女人”。在林地居民的眼中,她只是一个穿着优雅裙子在林中散步、根本不能融入林地生活的“外来人”。哈代评价她为“她简直就像处在两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半空中,加上小辛托克村生活的寂寞、孤独,这就使受到丈夫的冷遇这种事情,对她比对那种有很多朋友、可以回到她们中去的女人来说,更具有悲剧性”。“她脱离了本应属于她的世界,然而她所寻找的世界又不属于她,因而她是痛苦的。”她家所处的地志空间决定了她心理空间的无奈与徘徊,她总想超越当前所在的地志空间而去苦苦寻求另一个地志空间,造成了她身份归属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