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下》中蕴含的《道德经》哲学思想

《绿荫下》中蕴含的《道德经》哲学思想

摘要:本章在《道德经》视野下分析《绿荫下》中蕴含的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哈代与老子共同的生态理想、君子修身养德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模式,以探寻中西方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共同理想。

关键词:《绿荫下》;《道德经》

《绿荫下》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早期创作阶段的代表作,被誉为“优秀而短小的散文田园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牧歌。小说一经出版,很快引起国外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其中卡彭特认为它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田园诗”,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与第一部作品(《枉费心机》)相比,第二部显得更有造诣、妩媚动人,带有田园的风味”。约翰·古迪认为小说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田园牧歌文本,蕴涵一种城市对乡村的凝视。由于该小说当时在中国尚未有中文版,所以未引起太多评论家对它进行评论。聂珍钊认为它是最能体现哈代早期小说主题的作品,是哈代对他的田园理想的欢乐歌唱;祖云鹏认为这部小说寄寓了作者的田园理想,呈现了作者的精神家园。相比哈代的其他小说,《绿荫下》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并且大多数评论家们只把它看作一首“田园诗”,对它的哲学思想认识不足。本章将在《道德经》视野下分析《绿荫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探讨老子与哈代在人与自然关系、理想人格及理想社会的共同设想,以探寻中西方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共同理想。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其代表作《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珍贵遗产,而且在世界哲学宝库中也高居世界哲学的顶峰。全书分上、下两篇:《道》经和《德》经。全书区区五千言,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论、方法论等方方面面。《道德经》要求君子当怀“道”于心而行“德”于外,对君子如何修身养德进行了指导,蕴含个人修身、齐家、治国、为学的人生智慧。在《绿荫下》中,哈代用大量篇幅描绘了乡村的风光和习俗,描写了英国农民恬静的生活,对他的田园理想尽情地歌颂。英国的哈代在小说中所描写的纯朴和谐的田园蕴含着中国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倡的哲学思想,本章在《道德经》视野下分析《绿荫下》中的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从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