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象思维

二、意象思维

“天人合一”认识论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思维。人与认识世界的符号体系之间的关系是“得象忘象”“寄言出意”,即符号只是意的载体。认识物体,先要明白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之后要忘记符号,将所领会之意记入心里。人对世界进行直观的把握,符号只是过渡的工具。《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写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指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看窗外就可以认识大自然运行的自然规律。在《林地居民》中,基尔斯熟悉自然规律,“他与这里的一切有着天长日久的联系,对这儿的一草一木,对视野之内的所有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东西都熟悉到几乎可以毫无遗漏地讲出它们的历史或来龙去脉的地步,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他能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外在变化来判断天时,能通过观察日出日落来判断时间,“能看出大自然景色中成千上万种连续不断的色彩和特点上的变化,而这些细致的变化是那些只凭时钟的节奏的敲击声来判断时间的人无法分辨的”。随着对自然规律的了然于胸,即使足不出户,也能知道春天来了,他们听到“树液在脉络里奔流的声音”,听到“夜莺在啼啭”。他们感知及认识大自然已经从“观物“到了“泯合人天”“忘我遗物”,对事物本质直接把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