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中人”的宿主——自然对理式的“模仿”
在柏拉图看来,“自然”是第二性的,是“理式”的“摹本”或“影子”,受时间、空间、材料和形式的限制,没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不具真实性。
在小说中,哈代详细描述了皮儿斯通终生苦苦追寻他“意中人”自然载体的痛苦历程。“意中人”有众多化身,但这些自然的“模仿者”身上只具有“理式”局部上的相似,或是在肉体上或是精神上的影子,正如柏拉图所说的:自然“不具真实性,而是近似真实性的东西”;并且“意中人”理念在每一位宿主身上的停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是短暂的,不具永恒性。“他那游离不定、难以捉摸的‘爱’的理想,自少年时代起,已无数次地从一个人的躯壳飘然游落至另一个躯壳。”在他九岁时,“意中人”第一次显灵,附体在一个蓝眼睛的八岁左右的小姑娘身上。以后“意中人”出现越发频繁,在两三年内就出现了九次。她就这么来无影去无踪,他已经习以为常,自认命该如此。不论她以什么面孔出现,他都义无反顾地追求她,为她魂牵梦萦,柔肠寸断。这种求而不得、欲罢不能的痛苦追寻注定了皮儿斯通和三代艾薇丝之间道不清、理还乱的几番爱情纠葛。
当他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在情窦初开的时节,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岛,遇见儿时的青梅竹马艾薇丝·罗卡,至纯至朴的她已出落得妩媚、成熟、美丽,他顿时觉得“意中人”正在她的身上显现,立即向这位知书达理、天真单纯的少女求婚,但他对“意中人”的理念能否在艾薇丝躯体里栖身毫无把握。然而在一个雨夜中,他遇见具有古典美及女神朱娜气质的摩惜娅·本坎姆小姐,他的“意中人”理念又一次迁徙了,为了忠于他的“意中人”,他离开了艾薇丝·罗卡,向本坎姆求了婚。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短暂相识,由于“意中人”从新近珍爱的摩惜娅的躯体里离去而宣告结束,皮儿斯通又开始了单身生活,继续寻找他的“意中人”。二十年后,他对已故的艾薇丝·罗卡的情感由于其肉体的消失而升华提炼成最纯净的、无法抑制的爱,即他已将艾薇丝·罗卡的灵魂升华为他的“意中人”理念,于是他再次回到小岛,寻找艾薇丝的灵魂。已是四十岁的他遇到了在外表上和其母亲艾薇丝·罗卡几乎一模一样的十九岁的少女——安妮·罗卡。由于他心中失而复得的强烈情绪的控制以及“理念”幻觉的作用,艾薇丝母女俩浑然一体了,“意中人”再次显灵在这位艾薇丝第二的身上。这位艾薇丝虽在气质及领悟上比不上其母,但身姿、面容比她母亲更姣美,点燃了他心中熊熊燃烧的热情。最令他吃惊的是,艾薇丝第二也在追求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念——她的“意中人”。“只要我看中哪个年轻男人身上的什么,没多一会儿就会跑到另一个年轻男人的身上,我也就跟着去,然后我喜欢的东西又从那个人身上凋谢了,再在另一个地方发起芽来。”他们各自寻求那虚幻缥缈的“意中人”理念,而他也只不过是她“意中人”曾经的宿主而已。他后来才得知她原来已经结婚了,并在一年后生了一个女婴,取名艾薇丝。又过了二十年,应艾薇丝第二的邀请,已过六十岁的他再次回到小岛,“意中人”再次迁移到她的女儿艾薇丝第三的身上。她的身段比她的妈妈和姥姥更加婀娜风韵,她拥有她妈妈的外表,她姥姥的内涵,不论是内在还是外表,都是前两代艾薇丝的升华美化。皮儿斯通想到,尽管几个世纪甚至永恒的时光,上天也不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秉性并能与之结合的“自然”的女子来,但卡罗家族似乎拥有孕育“意中人”的那种泥土,三位艾薇丝的全身充满了“她”的精髓,于是他追求“意中人”此时的载体艾薇丝第三。皮儿斯通巧妙利用夜幕对他形象的美化,多次向艾薇丝第三献殷勤。虽然艾薇丝第二竭尽全力让女儿嫁给他,但由于年龄差距太大等现实原因,艾薇丝第三嫁给了与她年龄相仿并相互深爱着的摩惜娅的继子。他的“意中人”自然载体终究舍他而去了。
在柏拉图看来,“理式”是第一性,“自然”是第二性的。三代艾薇丝等自然载体是对第一性的“意中人”理式的“摹本”,受到时间的限制。“意中人”理念在她们各自身上显现的时间十分短暂,如同昙花一现,虽然三代艾薇丝将模仿这一理念的精髓进行了传承,但最多也就几十年有限的时间,终会消失殆尽,不具永恒性。此外,“意中人”的自然“模仿者”身上只具有“理式”局部上的相似,不具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