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俗画

二、风俗画

17世纪荷兰绘画题材广泛,但最主要的题材是风俗画。画家们朴实生动地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荷兰人民热爱劳动、乐于享受生活、乐观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维米尔的绘画中得到充分体现。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取材于平民日常生活,他的画给人以温馨、舒适、岁月静好的心灵体验。他的画以选材的平实性、绘画的写实性、构图的精巧性、色彩搭配鲜明和谐性、对光的精妙运用、瞬间定格描绘而著称。哈代小说也取材于普通劳动人民的境遇,描写人们对生活、爱情的追求,描绘他们的生活、劳动场景,特别是对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和谐画面描绘得灵动纯美,让人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单纯、朴实、宁静的心境,并且哈代的描写技巧与维米尔的绘画特点有相似之处。

1.明暗及高光的运用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描绘了破晓时在半明半暗的光线里苔丝和克莱尔在草场见面的如梦如幻的唯美画面。“在破晓的朦胧里,亮光活跃,黑暗沉静,平旷的草原上,混合不分,使他们深深地生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好像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这种光暗混合的特殊光景,所有的景物都笼罩在一片不明不暗的大气里;苔丝的面目,却在那一层的上面,看着就好像笼罩了一层闪耀的粼光,实际上是东北方冷清的晨光正映在她脸上,他的面目在她看来也是一样。”在这个画面中,哈代完全从画家的视角,给景物分出了层次,从最底层到最上层依次是:草原、草原上覆盖着的晓光和雾气、两个主人公的脸。哈代采用和谐微妙的明暗与虚实变化,隔离出一个无人能打扰的美丽自然的环境,营造出与世隔绝的空间,宛如人间仙境,两个主人公的行为笼罩在神秘的气氛里,他们相互之间有一种情绪在流淌,那就是纯洁的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人物与画面融为一体,和谐自然。作者还精妙地运用了高光的效果,将维米尔在《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少女所戴的珍珠耳环反射出的许多珍珠大小的高光打在两个主人公的脸上,突显出他们充满爱意、写满爱情的脸庞。在明暗参半、虚虚实实的光线下,简单的草场不再单一,而是层次清晰、内涵丰富的自然场景,孕育着单纯自然、真情流露的男女主人公,读者眼前俨然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爱的伊甸园的唯美画卷。

2.色彩对比、光及瞬间定格的运用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给牛挤奶时的场景呈现出真实美丽的风俗画效果。“那时的太阳恰巧对着挤奶那面,一直射到她那粉红的长袍和白色带檐儿的便帽上,并射到她的脸蛋侧面,把她的白脸蛋和褐色的牛身子衬托得非常清晰。她的头、她的脸都非常沉静,好像在梦中一般,虽然两眼睁着,却看不见东西。她的脸太可爱了,她的嘴可爱到了极点,在那个红红的小嘴上,那上唇中部往上微微噘起的神态令人迷魔。在这幅天然的图画里,只见牛的尾巴和苔丝粉红色的双手在动。”哈代对这个画面的色彩及光的运用与维米尔的绘画《戴红帽的少女》如出一辙。在《戴红帽的少女》中,维米尔运用了热情的红色和深沉的海水蓝形成两种对比并且相互平衡的主色调,又用绿色与橙红色两种次色调相互辉映,让画面颜色既鲜艳又和谐;维米尔又运用了一束光从画面右斜上方打来,光线微妙的变化,使人物的脸颊、白色领子、一部分衣服被照亮,与暗部形成明显对比,人物的鼻尖、嘴唇上的高光突显人物的美丽、静谧。而哈代运用粉红色和褐色作主色,用白色和红色作次色,颜色和谐又具对比,呈现出苔丝宁静美丽的脸庞,又突显她红色的嘴唇。哈代对光的使用巧妙,阳光漫射下来,照着牛的一侧及苔丝美丽的脸庞,白色带檐儿的便帽在她脸的一部分投下了阴影,但照亮了她最美的嘴唇,通过光的明暗对比,画面既有层次感又有立体感。苔丝的表情与《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少女又有几分相似性。少女侧着身,头微微倾斜,眼睛凝视着观众,眼神中透出渴望,微微张开的嘴欲言又止,似乎迷失在千万思绪中。哈代描绘的苔丝沉浸在梦幻中一般,双眼目光迷失在前方,如梦如幻。少女和苔丝都那么美,美得空灵且真实,脸上都荡着温柔与宁静,眼神都耐人寻味。

此外,在这个画面中,虽然人物好像被静物化了,但画面具有张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苔丝挤奶的动作在一瞬间被凝固了。“只见牛的尾巴和苔丝粉红色的双手在动,再没有别的活动的东西了,那双手的活动也非常地轻柔,只是一种有韵律的搏动,仿佛是受了一种反射性的刺激,像心房的跳动似的。”富有想象力的读者完全可以看到哈代将苔丝挤奶的瞬间定格在她握紧的手型和刚挤出、正在流入奶桶的牛奶,这正和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中女仆从罐中缓缓流出的牛奶一样具有动感且连绵不断,读者仿佛看到了牛奶随着苔丝手的一张一弛正在有节奏地缓缓流出。哈代笔下的这个画面与维米尔画笔下的女仆正在倒牛奶的画面一样,都很静、很温暖,并且静中有动,读者或观众将静的感觉聚集起来的同时,又感受到一个动的画面正在扑面而来,似乎可以闻到牛奶的气味。画面动静相结合,有一种瞬间即永恒的感觉,表面平静但所具有的内在魅力就像个漩涡一样深深吸引着读者,让读者在感受那份温暖、和谐、宁静的同时才发现自己已被深深感动。

3.光线漫射效果的运用

在维米尔绘画作品中,光线从窗子洒进来,均匀地漫射在室内,维米尔能巧妙地描绘出光线照射过物体时的状态和微妙的变化。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也设计了这样的画面。“苔丝与克莱尔站在穿堂里的红砖地上,克莱尔把苔丝紧紧搂在怀里,日光从窗户眼儿斜着射了进来,射到克莱尔的脊背上,同时射到苔丝侧垂着的脸上,射到她的太阳穴的青筋上,射到她露着的胳膊和脖子上,又深深射进她那又多又厚的头发里。”哈代细致地描绘了漫射光线的流淌过程和事物折射光线的微妙变化。在《写信的女人和女佣》中,维米尔让光线从窗子洒进来,流淌到女人与女仆身上,让室内充满了一种静谧、柔和的气氛,女仆的脸、脖子、胳膊都在光照下,让人感受到她脸及胳膊的美丽。哈代在这个画面中也运用漫射光线,将平静、柔和的光线带着太阳暖洋洋的温度照耀在人物身上,两个主人公被静物化了,读者的目光随着光线的流向,感受到苔丝侧脸、胳膊和脖子的美,除了让读者感受到维米尔作品中的安静、温馨的情感,还能感到他们拥抱在一起、爱情碰撞迸发出的热度,让内心充满爱的幸福,让人感到岁月静好的凝固瞬间。

4.哈代小说与维米尔作品的互文性

读者通过想象可以感受到哈代所描绘的画面既唯美又温暖,但只用文字来表达画面会显得有些抽象,如果读者通过视觉观看维米尔作品的画面,就使得哈代所描绘的画面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哈代在小说中的语言,使得维米尔作品能开口表达,从而形成了互文性。比如维米尔和哈代都喜欢描绘女性,维米尔流传下来的画像中,女性人物有40位而男性人物仅有13位;哈代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如苔丝一样具有高尚品质的女性人物,而苔丝是女性人物画廊中最美丽、最纯洁、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哈代和维米尔都认为女性具有与大自然相通的高尚品德,是大自然的女儿。哈代在小说中写道:“当她在空山和幽谷中,她那轻盈的步履和周围的大气融为了一体,化作了景物的一部分。”他们都钟情于描绘劳动中的女性,“田野里的女人是田野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自身的界线,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精华,使自己和环境融为一体”。这也是维米尔喜欢描绘劳作中的女性的原因,因为在维米尔看来,在大自然中、在家庭中生活及劳动中的女性最具魅力,是自然与爱情的象征,承载着人类的审美理想。因此哈代的小说与维米尔作品具有艺术共通性及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