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阐释了老子的教育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却能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这正是“无为”的好处,行不言之教诲,普天下少有能赶上水了。老子提倡人要向水学习,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作示范,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格雷丝的父亲麦尔布礼是一个自私、冷酷、势利的木材商人,他是林地居民中有资产者的代表,不论做什么事,他总在权衡利弊,以一个商人的思维计算着生活。他把女儿格雷丝送到现代学校去接受现代教育,是将她当成了“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是婚姻市场上的一种投资”,目的是让她能嫁到上层阶级,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当格雷丝毕业后回到家乡,麦尔布礼考虑到他的投资不能毁在基尔斯这样一个底层农民的手上,“这样一个纤弱的、受过教育的女子,不能同他过粗俗的生活”。他就开始怂恿女儿嫌弃基尔斯,在得知基尔斯失去了房产后,他让女儿悔弃婚约。他觉得菲茨比尔斯来自上层阶级,能让格雷丝过上上等人的生活,就鼓动菲茨比尔斯向格雷丝求婚;他另一方面向格雷丝分析了这门婚事的好处:“你会再次进入当初你不得已离开的那个上流社会圈子。难道我使你受教育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在格雷丝和菲茨比尔斯结婚后,菲茨比尔斯和查曼德夫人私奔了,麦尔布礼又开始找基尔斯谈话,告诉基尔斯说格雷丝一直爱着他,并让格雷丝对基尔斯热情,想促成他们的婚姻。在得知格雷丝无法和菲茨比尔斯离婚后,他又让基尔斯远离他女儿,不要辱没他女儿的名声。他做事只是为了自己和眼前的利益,总是将自己势利的想法强加给女儿,并督促女儿实施。在他的影响下,格雷丝认为基尔斯办的家庭聚会粗陋不堪,对基尔斯等“底层人”无意识地表现出轻蔑,期望着能融入上层人物查曼德夫人的生活,以收到查曼德夫人的邀请为豪,渴望成为查曼德夫人的闺蜜。然而她所希望的这一切,在她婚后得知菲茨比尔斯和查曼德夫人在约会的时候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心里只剩空虚。反而是之前她所鄙视的基尔斯的真情让她有活下去的勇气。麦尔布礼给格雷丝作的爱慕虚荣、唯利是图的示范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因此父母的“不言之教”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起着首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