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理论视角下马克·吐温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复调理论视角下马克·吐温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研究

摘要:本节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来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赏析复调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及叙事时空的独特性,研究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复调艺术的意图,探索亚当和夏娃的独立意识构建的意义,体会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爱情的歌颂,对女性智慧及独立品质的赞扬。本节从小说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的描写、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三个方面来研究复调对小说叙事构建的最基本的核心作用,以感受复调小说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复调;《亚当夏娃日记》;马克·吐温;叙事

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十多部长篇小说,几十部短篇小说,作品以幽默、讽刺而著称。其中,他的晚年作品《亚当夏娃日记》以其独特的日记体风格及幽默、充满温情、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人类第一对夫妻亚当和夏娃对自然、生命、爱情的探索,展现出作者心中那片优美和谐、充满爱的伊甸园。这部作品与他的其他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相比较鲜为人知,因此国内外对这部作品评论较少,以往评论多集中于分析夏娃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马克·吐温的宗教观、对小说中插图的艺术研究等。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没有采用作者权威式的传统叙事方式写小说,而是运用了独特的叙事艺术——复调理论构建小说。

复调理论是苏联学者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创设的概念,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中的“多声部”现象,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单旋律的已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复调小说理论。复调小说是指“多声部性”“全面对话”的小说,具有以下特征:主人公是表现自己观念的独立主体;人物独立的思想观念是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小说的全面对话性;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这些特征形成复调小说真正的独特性。本节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探索作者采用复调叙事理论来写小说的目的及意义,探索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