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1)临床常见分型
分型单一证型较少,常有兼证并见。
①脾虚湿阻
证候:腹胀,大便稀溏,脘痞食少,肢体倦怠,舌苔薄白腻。
治法:健脾利湿。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方药组成: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薏苡仁、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
②气血亏虚
证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养血。
处方:八珍汤加减。
方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
③肝肾亏虚
证候: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处方:一贯煎加减。
方药组成:生地黄、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当归、川楝子。
④肝热血瘀
证候:胁痛口苦,脘腹痞闷,胁痛牵及后背,面色晦暗,或恶心,厌食油腻,或有黄疸,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紫黯,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处方: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加减。
方药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
⑤肝胆湿热
证候:上腹肿块,坚硬刺痛,脘腹胀满,身目尽黄,腹大鼓胀,发热出汗,心烦口苦,恶心食少,便结溺赤,舌紫黯,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处方:茵陈蒿汤加减。
方药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⑥肝郁脾虚
证候:两胁胀痛,胸闷不舒,郁怒加重,食少腹胀,嗳气反酸,胁下痞块,坚硬如石,神疲乏力,舌质正常或黯,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处方: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方药组成:醋柴胡、生姜、白芍、茯苓、白术、当归、薄荷、人参、甘草。
⑦气滞血瘀证
证候:胁下积块,痞满胀痛,体倦乏力,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舌背青筋显露,舌苔薄或腻,脉细涩或弦细。
治法:化瘀散结。
处方:复原活血汤加减。
方药组成:柴胡、桃仁、红花、当归、穿山甲、大黄。
⑧脾肾阳虚证
证候:肝区隐痛,神倦怯寒,面色白或萎黄,消瘦纳差,脘闷腹冷,下肢浮肿,小便短少或不利,腹胀有水如鼓,舌胖色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
方药组成:制附子、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白芍、生姜、熟地、山药。
(2)现代证型研究
程莹等通过对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9],发现该人群中单一症候中最常出现的依次是血虚证、气虚证、气滞证、热毒证、阴虚证、痰湿证、血瘀证;复合症候中最常见的是气虚证+血虚证、气滞证+血虚证,单一症候较为常见,复合证候相对少见。陈洁等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10],发现病理分期为Ⅰ期、Ⅱ期的患者以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为主;Ⅲ期、Ⅳ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为主,并认为肝证郁脾虚证最为常见,Ⅳ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赫建军通过回顾分析7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证候特点,得出中晚期肝癌的证候分别为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瘀结水留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困证最为常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