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患者李某,女,58岁,2020年1月13日初诊。
主诉:发现左乳腺包块3月余,局部疼痛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2019年10月自行发现左乳癌包块,但未系统诊治,至2019年11月包块较前明显增大,局部肤温升高,疼痛较前明显加重,到云南省肿瘤医院就诊,行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P53(+),C-erbB-2(-);建议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病灶,但患者坚决拒绝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而出院。出院后自诉包块较前增大,近一周来疼痛明显加重,为求系统中医中药治疗今日前来就诊,门诊诊断为“乳癌病”,辨证:肝郁脾虚。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刻下症:左乳包块疼痛明显,局部皮肤色暗红,肤温稍高,汗出明显,时有烘热,颜面红,乏力轻,夜寐尚可,时有烦躁,怕冷风,纳食可,二便调,已绝经9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专科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大约2cm×3cm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不佳,触痛明显;疼痛NRS评分:3分。
辅助检查:2019年11月病理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P53(+),C-erbB-2(-)。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烦躁易怒、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郁则瘀。肝郁日久克犯脾土脾失运化,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肝脾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病。冲任失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脉隶属于肝肾。冲任失调则气血失和,气郁血瘀,阻塞经络,结于乳中而成乳岩。瘀毒内阻,不通则痛而见局部红肿热痛,脾失健运、运化失司而见纳食不佳;结合患者舌脉辨证为肝郁脾虚,瘀毒内蕴。
诊断:
中医:乳癌病—肝郁脾虚。
西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轻度癌痛。
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指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除乳房肿块无其他症状,肿块质硬有弹性,表面光滑易推动,组织病理学可鉴别。
乳腺囊性增生病:指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伴有囊肿形成的良性疾病,常见于中年妇女,一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胀痛和乳房肿块,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钼靶和超声可鉴别。
治法: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药组成:柴胡15g、炒枳壳15g、川芎15g、制香附15g、白芍15g、甘草10g、郁金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炒川楝子15g、王不留行15g、莪术10g。7剂,水煎服,2日/剂,饭后服用。
2020年1月26日复诊:服上方7剂后局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NRS评分:1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后,建议患者尽快行化疗后手术切除病灶,其后再辅以中医中药治疗。
案语
该患者为女性患者,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与乳房密切相关。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气郁则瘀,肝郁克脾土,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肝脾两伤,经脉阻塞,气滞血瘀,日久停痰结瘀,发为乳岩。肝郁气滞,不通则痛。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