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陆某某,女,54岁,2021年7月17日初诊

1.患者陆某某,女,54岁,2021年7月17日初诊

主诉:腹痛腹胀,时有低热。

现病史:患者于2021年5月20日行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接触性出血,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行阴道镜检查考虑宫颈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于2021年6月2日至云南省肿瘤医院行盆腔MRI:a.子宫颈肿大并形成肿块,符合宫颈癌MR表现,病灶侵犯子宫基质,与阴道穹窿分界欠清,双侧宫旁间隙未见确切受累,请结合临床。b.宫颈多发小囊肿。c.双侧髂血管旁多发小淋巴结。d.膀胱未见确切异常。宫颈活检示:(宫旁组织活检)癌,倾向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6月19日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腹膜后肿物切除+双输尿管粘连松解+肠粘连松解+腹壁术口整形术”手术治疗。术后的6月25日出现腹痛腹胀,伴无排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查腹平片提示“小肠梗阻”,在该院中医科予针灸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7月9日至该院微创介入科行肠梗阻空肠管植入术以排气,复查腹部X片提示小肠梗阻范围缩小,但患者仍无排气,偶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7月17日至我科就诊。

刻下症:腹痛腹胀,无排气,时有低热,体温37.6℃,口干口苦,不欲饮水,乏力,偶有恶心呕吐及反酸,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咽喉有异物感,无咳嗽咯痰,不能进食,少量饮水,大便乏力难解、1~3日一行,小便量少、色黄,舌淡苔白腻(详见彩插14-1),脉滑无力。

图14-1

辨证属于肝脾不和、痰湿中阻证,治以调和肝脾、理气化湿为法。

处方:北柴胡25g、黄芩15g、党参30g、天花粉30g、大枣10g、干姜15g、姜半夏15g、黄连10g、木香10g、砂仁10g、煅瓦楞子30g、郁李仁15g。5剂,1剂/日,并配合大柴胡汤中药保留灌肠。

2021年7月22日二诊:患者稀水样便,脐周仍有隐痛腹痛,腹胀较前明显减轻,日排气2次,无发热,口干改善,口苦稍减轻,不欲饮水,乏力,无恶心、呕吐、反酸,咽喉有异物感较前明显缓解,禁食,少量饮水,小便量少,色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滑。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滞,予朴夏姜参草汤加减。

处方:姜厚朴30g、生姜15g、法半夏15g、党参30g、甘草10g、麸炒枳实30g、麸炒白术10g、北柴胡15g、龙胆5g、牡蛎20g、土鳖虫10g。5剂,1剂/日,并配合大柴胡汤中药保留灌肠。

2021年7月27日三诊:患者有排气排便,大便正常,无脐周隐痛,无腹胀,进食体力好转,无发热,无口干口苦,乏力较前明显缓解,无恶心、呕吐、反酸,咽喉有异物感已缓解,半流质进食,小便正常。予以拔出空肠管。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中医辨证:脾气亏虚,水湿内停。

方药:木香10g、砂仁10g、党参30g、茯苓20g、炒白术20g、陈皮10g、法半夏15g、郁李仁15g、萹蓄10g、姜厚朴15g、甘草10g、炒枳实30g、白芍15g。7剂,1剂/日,分3次服用。

2021年8月10日四诊:无明显腹痛腹胀,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口苦,下腹部及大腿根部稍感不适,无咳嗽咯痰,胃纳一般,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疗上行TP方案化疗,中医辨证为脾气亏虚,选方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益气活血、化痰止痛,具体方药:炒柴胡15g、赤芍20g、党参15g、茯苓20g、陈皮15g、法半夏10g、木香10g、砂仁10g、蒲黄炭10g、五灵脂10g、制没药15g、延胡索15g、草果5g、焦槟榔10g、鸡骨草30g、甘草15g。7剂,1剂/日,分3次服用。

2021年9月随诊,继续按疗程行化疗及间断服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复查病情稳定,且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耐受可,未见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未再出现肠梗阻,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案语

妇科术后肠梗阻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症状为腹部胀痛,大便不出,并且反复呕吐,病人极为痛苦。如果肠梗阻较长时间未能改善,有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治疗,这对病人体质的创伤更大,或有可能带来更明显的并发症。治病,尤重寻因,结合舌脉辨治,判断病因,可从年龄、病史、体检、腹平片检查等方面分析着手。肠梗阻发病机理为肠腑气血阻滞,传导障碍,清浊不分,积于肠内,发为肠结,出现便闭。妇科术后肠梗阻辨证需分虚实,虚证有气虚,实证有气滞和寒凝。虚实的辨证,可以从患者的精神状态、腹部触诊以及肤温来判断。而本病例属于虚实夹杂,首诊治以调和肝脾、理气化湿为法,并配合大柴胡汤灌肠,见效快。待症状好转后予朴夏姜参草汤加减,方中姜厚朴、麸炒枳实行气消滞,生姜、党参、甘草温中健脾,法半夏、麸炒白术化痰健脾,北柴胡、龙胆、牡蛎升降肝胆,土鳖虫软坚散结,全方共奏温中健脾,散滞除满。患者首诊、二诊后气机通畅,且配合化疗,化疗损伤人体正气,脾胃受损,在益气健脾同时辅以软坚散结之品,以预防肿瘤复发,以取“扶正不留邪、驱邪不伤正”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