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4.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燕忠生[6]等通过对2256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中医证型的统计分析,发现热(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为放射性肺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热毒犯肺证:数学者认为放射线应属于“热毒”“火热毒邪”,热毒之邪最易灼伤肺阴,肺络失于濡养,热毒炽盛,但正气尚未严重亏损,机体耐受攻伐,故治疗以清热解毒为要。常用基本方包括麻杏石甘汤、五味消毒饮、连翘温胆汤等。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中治疗邪热壅肺之经典方。

气阴两虚证:肺脏清虚,喜润恶燥,反复受放射线照射,易灼伤肺阴,阴液亏耗,不足以内濡肺脏,从而“燥”邪由内而生。治当以养阴润燥为法。

气滞血瘀证:放射线侵袭肺脏,火毒之邪,煎灼肺液,耗伤肺津,津血同源,津液大量耗损时,脉内液态大量渗出,可致血液相对变稠,则见“津亏血瘀”;又因为气能行津,津能载气,导致“津停气阻”“气随液脱”,进而影响到气不能行血。

林月洁以数据挖掘的方法证实放射性肺炎的单证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肺阴虚证(88.14%)、肺实热(热毒)证(76.27%)、肺血瘀证(64.41%)、肺气虚证(5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