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家经验

5.名家经验

(1)李和根教授经验

①肺脾气虚型

李和根在临证时常用的健脾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生薏苡仁、淮山药、白扁豆、仙灵脾等。在健脾的同时加以和胃,正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放疗期间要注重顾护的胃气,常用的和胃消食助运的药物有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神曲等。放射性肺炎在放疗后常常出现进食后嗳气呃逆、胸骨后疼痛的症状,这时当兼顾以理气降逆之法,常用药物有陈皮、八月札、郁金、旋复花、代赭石等。但是理气药多辛温燥散,易耗气伤阴,而放疗多因热毒灼伤而见阴亏之证,所以在运用理气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尽量选用“理气不伤阴”之品。

②阴虚热毒型

李主任认为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养阴生津是其基本治法。常用方为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易为燥伤,而放射治疗乃是“大热峻剂”“火热毒邪”必有伤阴,阴伤化热,内外热毒,相互焦灼,更伤津液。在治疗时宜尽量选择滋而不腻、滋而能清、滋而能散的养阴生津药;不宜使用养阴滋腻恋邪之品,如鸡子黄、阿胶等;同时,要清除其邪热,宜选择具有寒凉清热作用的养阴生津药。李主任临证常用的养阴生津药有生地黄、沙参、玄参、麦冬、天冬、知母、石斛、芦根、天花粉、西洋参、玉竹等。

③毒瘀交结型

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所致热毒蕴积于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痰气瘀毒胶结,引起咳嗽痰血、胸闷气急、胸痛发热。射线的邪热致使肺脏络脉损伤,热毒内蕴,毒瘀相交结,致使肺部炎症进展,慢性肺纤维化发生。肺纤维化的实质是一个从气血凝涩不畅到气血津液不布于肺的长期发展过程。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治疗重点应放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方面。

李主任临证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七叶一枝花、白英、天葵子、鱼腥草、冬凌草、黄芩、丹皮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莪术、丹参、地鳖虫、当归、穿山甲、鬼箭羽、王不留行、石见穿、水红花子等,两者相合,相辅相成,致以使热毒血瘀得除。但需要指出的是活血药的应用当把握合适的度,切不可过度过量应用,中病即止[8]

(2)李斯文教授经验

①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放射线直接侵袭机体,煎灼津液,熬耗营阴,致内则娇脏失其润养,咳吐浊唾涎沫,咽干声嘶等;外则五官九窍失其濡养,可见口干鼻燥,口腔黏膜破溃,或不思饮食,两目干涩,甚则皮毛焦枯等。另一方面,放射线治疗尚可引起气机阻遏、内生湿热,气滞则血行不畅,致使血淤而成结,湿热内蕴,浊邪癖结,可见患者舌质暗红或暗紫或夹瘀,苔薄黄或黄腻,舌底静脉粗胀迂曲等。概而言之,李斯文教授认为放射性肺炎多由正气不足,瘀、毒、痰内结于娇脏,宣发清肃失司所致,而“瘀毒内结肺络”始终贯穿于放射性肺炎整个病理过程中。

②治疗经验

李斯文老师主张早期即应用活血解毒之法治疗放射性肺炎。因此,临床遣方用药时多以活血解毒类药物为主,再依兼症选用化痰祛湿、软坚散结等药味。其组方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辨病、再兼次症,对症辅之,形成了自己治疗放射性肺炎独特的处方法则,即“辨证+辨病+对症+情志疗法”的组方模式。李斯文老师认为,治疗放射性肺炎不同于一般肺系疾病,辨病显得尤为重要,乃取“有的放矢”之义。放射性肺炎患者多为肿瘤患者,其常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运用语言作用,通过言语解除患者疑虑,帮助病人树立“带瘤生存”的信心,从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以到达配合治疗的目的。临证组方选药,李斯文老师经验多为“当归、丹参、银花、连翘”为基本方,取其活血解毒之效,再配以开胸豁痰,健脾开胃药物。同时嘱病人注意饮食,适当锻炼,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帮助患者建立“带瘤生存”的自信心[9]

(3)孙桂芝教授经验

孙教授认为治疗中需辨疾病的不同阶段,放射性肺炎主要分为3个阶段:渗出期、增生期、纤维化期。早期放射性肺炎可以参考肺痈、息贲治疗,晚期放射性肺炎可以参照肺痿治疗,并将放射性肺炎分为痰热壅肺、肺燥津伤、肺肾阴虚三型,其中以肺燥津伤证最为多见。

①痰热壅肺

放射线为火热毒邪,“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为娇脏,易被邪侵。放射性肺炎患者初期发病多由外来火热毒邪,侵袭肺脏,气滞血瘀、痰热壅肺,导致肺络痹阻,肺失宣肃而为病。症见身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脏腑热,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以苇茎汤加减。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功效,如脓已成,可加桔梗、贝母以增加化痰排脓之功。

②肺燥津伤

放射线为火热邪气,具有发散之性,易致腠理开张,迫津外泄。另一方面,热邪能消灼煎熬阴津,导致津液暗耗,气随津耗。治宜清燥伤肺,养阴益气,常以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桑叶、枇杷叶、麦冬、沙参、生石膏。若为温燥伤肺之轻证,肺燥有痰者,症状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为特征,宜以贝母瓜蒌散加减,发挥润燥清肺、理气化痰之功,常用药物为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若温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明显者,证见咽干口渴明显,干咳痰少而黏,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常以沙参冬汤加减,增加滋阴润燥之效。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③肺肾阴虚

肺为气之主、主出,肾为气之根、主入,一出一入,才能完成人体气机交换。放射性肺炎后期导致肺纤维化,肺纤维化缠绵难愈,进入疾病晚期,病机转化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虚,气血不足,痰浊内生,瘀血阻滞,肺脏失于濡养,失于肃降。临床证见胸闷气逆、咳吐浊黏涎沫、质黏稠不易咯出,痰带血丝或咯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以百合固金汤加减。若痰稠难咯,加瓜蒌仁、桑白皮、天花粉以清润化痰,或以旋覆花、海浮石软坚化痰,稀释痰液,利于排出体外;若咳血甚者,加侧柏叶、仙鹤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10]

(4)邱明义教授经验

邱教授认为放射性肺炎的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热毒蕴结、痰热壅肺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生津润肺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为辅。早期急性起病,热毒壅盛、热盛伤阴、炼津成痰、痰热胶着为病,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后期热盛伤阴、气阴耗损,治疗上以益气养阴生津为主,尤其重视补益肺气、固护阴液。

邱教授重用黄芪,扶正固本:黄芪是补气诸药之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互依存。《景岳全书·血证》曰:“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王清任认为“病以气虚为本”“元气之为病唯有虚证,无实证可言”。因此,邱教授重用黄芪,补气扶正固本。

在治疗过程中,邱教授认为放射线的“火热毒邪”易入里化热,久则炼津成痰,痰涎壅盛阻滞气道,发为喘咳,治疗宜清热解毒化痰,方用小陷胸汤加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原方只有三味药,邱教授在此基础上巧妙加入芦根、薏苡仁、桃仁以清肺化痰,逐瘀排脓,取千金苇茎汤之意;加冬凌草,祛肺之顽痰,化肺中痰热之胶结。痰盛者亦可加入浙贝母、桔梗、甘草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热盛者可加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数据显示,小陷胸汤具有抗肺间质纤维化、清除血清炎性因子等功效,证实了用小陷胸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