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7.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1)辨证分型

①痰浊阻肺证

证候:胸中胀满不适,咳喘上气,动则尤甚;神疲乏力;腹胀纳呆;严重者面色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体胖大,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肺,燥湿化痰。

处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方药组成:党参、茯苓、白术、砂仁、木香、陈皮、法半夏、肉桂、炙甘草等。

加减:痰饮较盛者,可加苍术、厚朴、紫苏子等增强燥湿化痰之效;兼有热证者,可加用黄芩、桑白皮等清化之品泄热;精神倦怠、恍惚者,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

②瘀毒阻滞证

证候:面色灰暗,唇甲紫绀,头胸部可见瘀斑,严重者可见手足青黑晦暗,小便短小,大便燥结难出;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解毒散结。

处方:血府逐瘀汤。

方药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牛膝、川芎、柴胡、赤芍、桔梗、甘草等。

加减:瘀毒化热,耗伤津液,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可加用麦冬、知母、玄参、北沙参等养阴生津;痰中带血或咯血者,去桃仁、红花,加藕节炭、三七粉、蒲黄炭等止血。

③肾虚证

证候:肾气虚者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喘促难续,动则加剧,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翕动,夜尿频甚则遗尿,大便难解,肢体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肾阳虚者则咳嗽气喘,动则加剧,体倦乏力,神疲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边可见齿痕,苔薄白,脉沉;肾阴虚者可见咳嗽气喘,活动后加剧,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滋肾补虚。

处方:金匮肾气丸或百合固金汤。

方药组成: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生地、熟地、玄参、川贝母、桔梗,甘草、麦冬、赤芍、当归等。

加减:阳虚较盛者,可加五味子、丹参、淫羊藿、肉苁蓉、仙茅、巴戟天等补肺益肾;阴虚较盛者加用麦冬、南沙参、北沙参等滋补肺肾。

(2)现代文献对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的研究报道

冯宇等人[1]研究了33例SVCS患者,发现该人群中以气虚型多见,占比55%;其次为痰阻型(45%)、血瘀型(45%)、阴虚型(36%)。经过治疗,33例中有27例症状或有所缓解。林彤彦等人[2]通过分析23例SVCS患者临床表现,将证型分为痰浊阻肺证、肺阴虚损证和气虚血瘀证,并通过患者体力状态评分ZPS(Zubrod-ECOG-WHO Performance Status)发布情况,发现SVCS患者的中医分型和患者的一般体力状况无关,中医证型不能提示病情轻重;同时发现在所有的研究病例中,出现痰浊、瘀血症状者占76.19%,所以认为痰浊和瘀血是本病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殷东风等人[3]通过聚类分析2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痰浊阻肺证和气虚血瘀证。肺为娇脏,且肺为华盖,各类邪毒侵犯机体时首先易侵袭肺脏,肺脏受邪,邪毒郁积日久,则可成肺癌,癌毒阻肺,肺司呼吸之功能受损则可出现胸闷气喘,甚则喘息不得卧等肺气虚损症状;肺助心行血,气不行则血不得运,故肺气虚时,血行受阻而成瘀。肺络血脉瘀阻,血行于脉外,则可见瘀血现于肌表,胸壁皮肤出现静脉曲张等;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布散津液,脉络瘀阻则无法布散津液,上焦水饮失调,故可见头面、胸部等肢体上部出现水肿,日久津凝为痰、血滞成瘀,故津液、血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