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田某某,男,85岁,2022年2月12日初诊

2.患者田某某,男,85岁,2022年2月12日初诊

主诉: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综合治疗腹膜后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转移;颈部皮肤、额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现病史:患者2011年8月因左足跟部逐渐增大黑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恶性黑色素瘤。2012年9月,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活检确诊为黑色素瘤转移。2012年11月,行“达卡巴嗪+恩度”化疗一程并行放疗。2013年11月再次出血腹股沟包块,行PET/CT提示:左侧腹股沟、左侧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复发转移。口服“替莫唑胺”3个疗程,因不能耐受故停用,此后未定期复查及治疗。2019年6月,因病灶增大伴疼痛,且左上肢抬举受限就诊。2019年10月,开始行“特瑞普利单抗”免疫治疗,8次后病情稳定。

刻下症:2022年2月至我院初诊,诊见神志清,左下肢疼痛,双下肢麻木,右侧锁骨上窝包块,口周、右肘窝、躯干局部皮肤色素减退、脱屑、干燥,腰背部疼痛固定,舌暗红苔黄(详见彩插13-2),脉弦紧。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降逆为法。

图13-2

方选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药组成: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0g、没药10g、当归尾15g、灵脂10g、香附15g、牛膝15g、地龙10g、刺猬皮15g、甘草5g。15剂,1剂/日。同时配合华蟾素胶囊、平消胶囊等中成药口服。

2022年3月1日二诊:期间继续予“特瑞普利单抗”抗肿瘤免疫治疗,腰背部疼痛有所改善,但口干,不欲饮食,舌暗红苔黄干,脉弦细。在前方基础上加太子参30g、北沙参30g、麦冬15g、山楂30g,继服30剂。

2022年4月12日三诊:期间继续予“特瑞普利单抗”抗肿瘤免疫治疗,服药后,疼痛症状缓解明显,食欲好转,病情相对稳定,但锁骨上包块及腹膜后包块未见缩小,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拟方:在二诊方基础上去太子参、北沙参、麦冬、山楂,加党参30g、黄芪30g、山慈姑20g、全蝎10g、地龙10g、猫爪草30g,继服15剂。复查提示右锁骨上窝包块略有缩小,疼痛缓解,病情稳定。

案语

《诸病源候论·黑痣候》中提到“有黑痣者,风邪搏于血气,变化生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瘾。若虚损则黑痣变生”。以上论述表明恶性黑色素瘤形成的机理以虚损为前提,阳气束结或外邪搏于血气而致气滞血瘀成乌黑肿块,瘀久化热,溃烂流脓。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因患者年老,且追其病源正虚而气滞血瘀与内,故二诊中加太子参30g、北沙参30g、麦冬15g、山楂30g以益气健脾养胃,补后天之本,病情稳定后仍需关注正气,故三诊中加党参、黄芪,瘀久难化者,可辅以软坚散结之法,故加山慈姑20g、全蝎10g、地龙10g、猫爪草30g。该案治疗时紧紧抓住化瘀而不伤正,解毒散结药物与补气药物通用,驱邪不伤症,而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