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杨某,女,68岁,2021年2月7日就诊
主诉:反复腹痛5年余,发现卵巢癌5年余,咳嗽近半年,末次化疗后3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2016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无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不适,至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后考虑卵巢恶性肿瘤(具体不详),遂至昆华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后确诊为卵巢癌(未见报告单),2016年1—4月行新辅助化疗5程(紫杉醇+卡铂)后在该院行卵巢癌根治术,术后行辅助化疗4程(紫杉醇+卡铂),此后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病情稳定。2017年9月至昆华医院复查时发现肿标升高,随后至云南省肿瘤医院行PET/CT提示腹腔淋巴结转移。2017年12月在该院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再次行“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5程,第5程化疗中静滴卡铂时出现全身汗出、心慌、腹泻等症,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故停卡铂化疗,随后改行吉西他滨单周方案化疗2程,评估疗效欠佳,故未继续行化疗。2019年3月12日行PET/CT未见明确的复发转移征象,CA125持续性升高状态,2019年6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行放疗25次(具体剂量及方式不详),此后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征象。2020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咳嗽,全身乏力,2020年8月31日胸腔积水超声检查示:双侧胸腔少-中等量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后分别于9月7日、9月10日行顺铂30mg胸腔灌注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此后分别于2020年10月22日、11月26日、12月24日、2021年1月28日行GP(吉西他滨1.0gd1、8+顺铂30mgd1~d3)方案化疗4程,2月6日复查血常规提示骨髓抑制(详见辅助检查),现为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2年,曾口服阿卡波糖(50mg qn)、格列齐特片(30mg qd)控制血糖,自诉化疗后血糖恢复正常,遂停用降糖药,近期监测血糖水平尚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三十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二十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输血史。
刻下症:腹部隐痛,无腹胀,下腹部及双大腿根部紧绷感,偶有咳嗽,干咳无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偶有心慌胸闷,胁肋部、腰背部及髂骨疼痛,活动后尤甚,无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纳呆,眠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详见彩插2-5),脉细弱。
图2-5
专科检查:KPS:70分,一般情况稍差,精神稍差,贫血、慢性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下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3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腹肌稍紧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扪软,左下腹部皮下可扪及多个小结节,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反跳动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辅助检查:2019年3月12日PET/CT:卵巢癌术后、化疗后2月余,与2017年11月30日显像比较:a.阴道残端未见占位性病变及代谢增高灶。b.后下纵膈及腹膜后区多发密度增高淋巴结显示,未见代谢增高,请结合临床。c.胆总管轻度扩张。d.肛管处条状代谢增高,未见占位性病变,考虑炎性病变。e.腹盆腔其他部位PET/CT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征象。2020年9月2日胸部、全腹CT平扫+增强:a.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炎症可能,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b.双侧胸腔积液,双肺下叶膨胀不全。c.小叶间隔广泛增厚,癌性淋巴管炎不除外。d.纵膈淋巴结稍增大。e.心包微量积液。f.阴道后壁软组织稍增厚,未见确切占位性病灶。g.中腹部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请结合原片对比,随诊。h.肠系膜增厚,脂肪间隙浑浊;盆底筋膜增厚。i.胆总管扩张。j.双肾盂轻度积水扩张。k.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1.胆囊、子宫及双侧附件术后缺如。2020年12月24日胸部、全腹CT平扫+增强:a.子宫及双侧附件术后缺如,术区、阴道残端未见确切异常软组织密度影,盆底筋膜及腹腔少量积液,与2020年9月2日片比较,未见确切变化。b.肝内多发小囊肿可能,其余待排,大致同前。c.胆囊未见确切显示。d.肝内外胆管扩张。e.双侧肾盂积液扩张,左侧明显。f.双肺多发渗出、部分实变,炎性病变?轻度肺瘀血?左肺实变范围与上述片比较稍有增多,原右肺中叶病变现大部吸收。g.心影丰满,心包局部稍增厚伴少量积液,肺动脉干增宽。h.双肺小叶间隔增厚,癌性淋巴管炎?或小叶间隔水肿?i.右肺下叶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实性结节,大致同前,随诊。j.双侧胸腔积液,左侧积液较前稍多。2021年2月6日血常规(图2-6)):白细胞:1.07×109/L,血红蛋白:71g/L。
图2-6
诊断:
西医:化疗后骨髓抑制。
双侧卵巢低分化腺癌。
肿瘤性贫血。
2型糖尿病。
中医:虚劳(气血两虚证)。
中医治则:补益气血。
处方:八珍汤加减。
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20g、茯苓15g、熟地黄3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30g、焦山楂15g、鸡内金15g、甘草5g。3剂,水煎,饭后温服,2日/剂,3次/日。
西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25μg皮下注射刺激白细胞生成。
患者自诉服上方后,神状态好转,神疲乏力有所改善,睡眠质量尚可。
2021年2月13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66×109/L。
案语
患者年近七旬,做过多次手术,正气亏虚,故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化疗耗伤气血,损伤脏器,气血亏虚,躯体经脉失于濡养,故见腹部隐痛、胁肋腰背等疼痛;伤及肺脏,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故见咳嗽,故本病辨证为气血两虚证,舌脉象亦为佐证。本方以八珍汤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为脾虚基础方;脾为气血生化源泉,加黄芪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党参、黄芪合用取其益气以生血之义;熟地黄甘温味厚质润,入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暗含精血互生之意;当归甘辛温,补血和血,兼具活血作用,与熟地黄相伍,既曾补血之效,又行营血之滞,集通补于一身;白芍养血柔肝敛阴,与地、归相协滋阴补血之力更著,又可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使诸药补血而不滞血;焦山楂、鸡内金和胃消导以助补;甘草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