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窦某,女,78岁,2020年5月11日初诊

2.患者窦某,女,78岁,2020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确诊脑恶性肿瘤4月。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11月因“左侧肢体无力跌伤”急诊入住当地医院,急诊科头颅MRI示:右侧丘脑及岛叶团片状异常信号影(淋巴瘤、胶质瘤可能),后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继续予脱水护脑、地塞米松激素实验性治疗,后复查MR示病灶缩小,诊断多考虑中枢性神经系统淋巴瘤,其后予脑部诊断放疗10次+同期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因患者不耐受,要求出院。现为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家属拒绝手术干预后出院。于2022年2月10日再次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予诊断性放疗10次,复查头颅MRI示:a.右侧基底节区、丘脑、中脑及岛叶病变,范围较前基本相同,周围水肿较前减轻,请结合临床。b.老年性脑改变,双侧侧脑旁室、半卵圆中心信号异常,大致同前,多考虑白质脱髓鞘改变。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考虑颅内恶性肿瘤。后于3月9日予替莫唑胺静脉输注化疗(具体不详)。在该科住院期间因房颤、心衰请心内科会诊,建议行肺部CTA检查,家属考虑患者身体差,不能耐受该项检查,要求转中医药调理,予办理出院。患者2022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予补钠、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益气扶正等对症支持治疗,配合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治疗后好转出院。1天前患者出现言语不清、食欲缺乏,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急诊以“脑恶性肿瘤”收入院。自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差,体力情况差,纳眠差,放疗后食量减少约2/3,近一月体重减轻5kg,大便干结难解,小便调。

刻下症:神疲乏力,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时感疼痛不适,偶感颈肩部、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纳眠差,进食少,大便干结难解,小便调。舌脉象:舌红少津,无苔,脉细弱。

中医辨证分析:患者既往体力劳动多,脾胃损伤,脾虚痰生,聚而成积,脑为髓海,髓海受损不充,则出现智力减退,记忆力减退,言语不清,痰瘀阻滞经络,故出现全身疼痛不适,患者久病未愈,致使人体正气不足,脏腑亏虚则易进一步耗伤阴液,导致肝肾失去阴液的濡养。证属肝肾阴虚,舌脉象亦为佐证。

诊断:

西医:脑淋巴瘤。

慢性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脑积-肝肾阴虚证。

治则:滋补肝肾。

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药组成:熟地黄20g、南沙参20g、白芍15g、麦冬30g、当归15g、枸杞子15g、山萸肉15g、茯苓15g、山药15g、丹皮15g、炒泽泻15g、陈皮10g。7剂,水煎,饭后温服,2日/剂,3次/日。

2020年5月25日复诊:服上方7剂后诸症稍减,纳眠尚可,二便调,但仍有神疲乏力、左侧肢体无力。于上方基础上加黄芪30g、南沙参增量至30g以健脾益气,加仙茅10g、淫羊藿10g以补益肝肾。

2020年6月8日复诊:复查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区、丘脑、中脑及岛叶病变,范围较前缩小,周围水肿消失,请结合临床定期复查。

此后患者坚持门诊随诊,以滋补肝肾为法继服中药30余剂。现患者神疲乏力消失,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5-级,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改善。

案语

该患者经历化疗、放疗等一系列治疗,久病导致肝肾阴精不足,脏腑机能组织减退。初诊时故用熟地、南沙参、白芍、麦冬、当归、枸杞、山萸肉等诸药以填精益髓、滋补肝肾,以扶正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患者疲乏,延长带瘤生存的时间。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填精益髓,滋补阴精。臣以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药双补脾肾,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君臣相伍,补肝脾肾,即所谓“三阴并补”。凡补肾精之法,必当泻其“浊”方可存其“清”,而使阴精得补。且肾为水火之宅,肾虚则水泛,阴虚而火动。故佐以泽泻利湿泄浊;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配山药补脾而助健运。此三药合用,即所谓“三泻”,泻湿浊而降相火。全方诸药合用,补泻兼施,泄浊有利于生精,降火有利于养阴,诸药滋补肝肾之阴精而降相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