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的西医病因病机

2.癌性疼痛的西医病因病机

(1)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

肿瘤本身所引起的疼痛占78.6%。肿瘤的生长速度及部位都会影响疼痛的发生,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机体的疼痛程度影响也不同:

①肿瘤浸润骨组织

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易发生骨转移,除了骨继发性恶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也直接浸润骨组织,造成骨组织及周围微环境改变,局部伤害感受器的激活;破骨细胞介导的骨溶解是引起骨癌疼痛的重要因素。正常组织内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处于相对平衡之中,因其肿瘤细胞分泌的RANK受体配体,作用于RANK受体,促使破骨细胞激活,造成骨溶解,从而引起疼痛。此外,骨肿瘤细胞释放疼痛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缓激肽、和神经生长因子等,刺激伤害感受器,促进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引起疼痛。肿瘤细胞造成过多代谢物质堆积于局部,刺激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细胞毒性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与凋亡,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疼痛介质的释放,这些介质可直接兴奋伤害感受器,引起疼痛信号的传导。疼痛的特点主要为持续性胀痛、刀割样痛和刺痛等。

②肿瘤侵犯内脏

由于内脏感受传入路径较弥散,感受器较为稀疏,故内脏肿瘤引起的疼痛多为定位不清呈弥散性的钝痛、胀痛等。肿瘤生长迅速时,包膜受到机械牵拉,从而引起剧烈的胀痛。此外,由于肿瘤压迫、阻塞导致空腔脏器的梗死会表现为剧痛。

③肿瘤侵犯神经系统

肿瘤细胞通过神经鞘周围淋巴结浸润,引起神经纤维受损,通过神经传递引起疼痛。此外,肿瘤细胞释放的致痛物质作用于周围神经,也可引起疼痛[1]。肿瘤细胞压迫营养神经的血管,影响血液循环,神经缺血失养引起疼痛。疼痛性质为持续性烧灼样或针刺样,同时还常常伴有相应神经区域的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

(2)肿瘤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

①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

肿瘤在诊断的过程如血标本的采集、腰穿、骨穿、血管造影、组织活检等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来说对肿瘤病人并不具有特异性,其原因明确。

②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也常常引起疼痛,如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和生物治疗后都常引起不同原因的疼痛。肿瘤治疗可引起疼痛综合征,常表现为急性疼痛,由于神经损伤和肌肉结构的改变导致手术后疼痛的持续存在或原有疼痛的加重称术后疼痛综合征,对术后疼痛综合征若不积极处理,会发展为病变部位肌肉萎缩、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放疗损伤神经、脊髓、导致臂丛、腰丛、骶丛纤维化、微循环障碍及脊髓的脱髓鞘病变或局部坏死导致放疗后疼痛;进行性神经损害也多伴有疼痛,造成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并可出现传入神经阻滞性疼痛。对于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癌性疼痛应给予积极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主要采用外用止痛药。

(3)与肿瘤无关而与合并症有关的疼痛

与肿瘤无关而与合并症有关的疼痛约占7.2%,如肿瘤患者伴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痛、痛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等并发症,此类疼痛临床上需与肿瘤所引起的疼痛进行鉴别。

(4)精神与心理因素

疼痛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如使患者产生恐惧、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肿瘤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伤害,另外如经济及社会地位等问题,也可能成为病人痛苦的原因,这种状态持续存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将会成为强烈的致痛因素,从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从而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