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胡某,男,75岁,2020年3月9日初诊
主诉:确诊前列腺癌半年余,神疲乏力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腰痛,未予重视。2019年9月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PSA明显升高,CT检查提示:前列腺增生,并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2019年9月26日在当地肿瘤医院开始行内分泌治疗(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mg q28d+比卡鲁胺片50mg qd)。予唑来膦酸静滴抑制骨破坏。2019年12月13日左侧、右侧股骨中上段+胸椎+腰椎+盆腔MR示:前列腺增生并右后前列腺癌,右侧精囊腺受累,胸腰椎多发转移瘤,胸11~12、腰1椎体病理性骨折,腰1椎体向后压迫脊髓,椎管狭窄,胸9~腰1对应硬脊膜转移;双侧髂骨、骶骨、双侧股骨头颈及双侧转子间及股骨上段骨内多发转移瘤;右侧盆腔及两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转移。2020年1月11日至当地肿瘤医院行部分胸椎、腰椎、骨盆、髋臼、股骨颈及股骨下段姑息放疗,处方剂量为DT:30~36Gy/10~12f。2月20日再次至该院行颈椎、胸椎及部分胸骨、肩胛骨等转移病灶放射治疗,DT:30Gy/10f。3月1日该肿瘤医院PET/CT示:a.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综合治疗后,全身多处骨骼见多发成骨性骨质破坏,伴大部分病灶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活性残留。b.盆腔双侧壁多发增大淋巴结,代谢不高,考虑为淋巴结转移治疗后活性受抑。c.前列腺未见高代谢肿瘤残留征象。近1周来患者自觉神疲乏力明显加重,为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刻下症:排尿不畅,甚或点滴不通,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少气懒言,体倦乏力,体虚易感,纳呆腹胀,小腹坠胀,舌淡苔薄白(详见彩插3-3),脉细无力。
图3-3
专科检查:神清,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直肠指诊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地柔软,轻压痛。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2019年9月21日CT检查提示:前列腺增生,并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2019年12月13日左侧、右侧股骨中上段+胸椎+腰椎+盆腔MR(图3-4)示:前列腺增生并右后前列腺癌,右侧精囊腺受累,胸腰椎多发转移瘤,胸11~12、腰1椎体病理性骨折,腰1椎体向后压迫脊髓,椎管狭窄,胸9~腰1对应硬脊膜转移;双侧髂骨、骶骨、双侧股骨头颈及双侧转子间及股骨上段骨内多发转移瘤;右侧盆腔及两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转移。2020年3月1日PET/CT示:a.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综合治疗后,全身多处骨骼见多发成骨性骨质破坏,伴大部分病灶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活性残留。b.盆腔双侧壁多发增大淋巴结,代谢不高,考虑为淋巴结转移治疗后活性受抑。c.前列腺未见高代谢肿瘤残留征象。
图3-4
诊断:
西医:前列腺腺癌。
骨继发恶性肿瘤。
多发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
中医:积聚(气血亏虚证)。
中医治则:补益气血。
处方:神功内托散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20g、白术20g、黄芪30g、党参20g、白芍15g、茯苓10g、陈皮10g、附子15g(先煎3小时)、木香10g、川芎10g、穿山甲10g、甘草5g。7剂,水煎,饭后温服,2日/剂,3次/日。
2020年3月23日复诊:服上方7剂后诸症稍减,小便不畅有所改善,但仍有乏力气短。于上方基础上加黄芪用量为60g、白术30g,加山药30g加强益气功效。
2020年4月8日复诊:神疲乏力明显好转,无特殊不适。
此后患者坚持每2周前来复诊,以益气补血为法服药40余剂。继续内分泌药物治疗,并坚持每月唑来膦酸静滴抑制骨破坏,病情平稳。
案语
患者年老,脏腑功能衰退,脾肾虚弱,运化无源,加之久病,气血亏虚,故见排尿不畅,面色无华,少气懒言,体倦乏力,体虚易感等症状,证属气血亏虚,舌脉象亦为佐证。四诊合参,治以补益气血为法,予神功内托散加减。神功内托散出自《外科正宗》卷一,具有补气、行滞、托毒之功效。方中党参、白术、甘草、茯苓补气健脾,黄芪、陈皮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党参、黄芪合用取其益气以生血之义;木香行气止痛,健胃消食;当归甘辛温,补血和血,兼具活血作用;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又可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使诸药补血而不滞血;附子温阳补肾,以促精血化生;穿山甲散结透脓。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