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男,56岁,2020年5月13日初诊
主诉:右肺癌术后9月,放化疗后20天。
现病史:患者2019年7月因“咳嗽咳痰1月余”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行CT示:右肺下叶占位,排外手术禁忌于2019年8月4日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示:腺癌,分期为:右下肺腺癌ⅢA期。术后行“培美曲塞+奈达铂”(具体剂量不详)化疗方案化疗4周期,化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020年02月行胸部放疗30次,于20天前结束治疗。放疗结束后患者感神疲乏力,为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
刻下症:神疲乏力,阵发性咳嗽,咯黄色黏痰,量少难咯出,右侧肩背部酸痛,纳可、眠差,大便溏,次数多,量少,小便调。舌质红,舌苔黄腻而干,脉沉细。
中医辨证分析: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宣降失职,痰浊瘀血阻滞所致。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当人体正气虚弱,外邪致病邪毒乘虚而入肺,引起肺气壅塞,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日久胶结而发病。加之手术、放化疗等损伤,患者正气更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见右侧肩背部酸痛,偶感颈胸腹腰四肢酸痛不适;辨证为气虚痰湿,舌脉象亦为佐证。
诊断:
西医:右肺恶性肿瘤。
癌性疲乏。
中医:肺积-气虚痰湿证。
治则:健脾益气,化痰除湿。
方选:六君子汤加减。
方药组成: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半夏15g、陈皮10g、炙甘草10g、山药20g、薏苡仁30g。7剂,水煎,饭后温服,2日/剂,3次/日。
2020年5月27日复诊:服上方7剂后诸症稍减。继予原方7剂煎服。
2020年6月10日复诊:患者自觉精神较前改善,睡眠好转,肩背疼痛明显减轻,仍有咳嗽,以干咳为主。复查CT、肿标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于上方基础上加桂枝20g、川贝15g宣肺止咳。
此后患者坚持每2周来院复诊,症状逐渐减轻,定期复查CT、B超、肿瘤标记物均未见异常,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可。
案语
患者为术后、放化疗的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脾胃气虚、运化失司、痰湿内停所致,常见本虚标实证。《灵枢·营卫生会篇》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气虚则肺气亦虚,故语声低微、气短、咳嗽;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失养,故乏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胃气虚弱,则纳差食少;脾运不健,湿浊内生,则大便溏薄,均为肺脾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其治当健脾益气,化痰除湿。此方乃六君子汤去人参,加山药、薏苡仁而成,方中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去人参组成,重在健脾益气渗湿,为脾虚的基础方。又以薏苡仁健脾渗湿,助白术、茯苓健脾助运,渗湿止泻;山药既能健脾,又有涩肠止泻之功,可助山药、白术健脾益气,兼以涩肠止泻;佐以半夏降逆和胃理气;半夏性辛散温燥,入脾胃经,取其和胃降逆;方中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