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家经验
(1)王克穷教授经验
王克穷教授[4]认为,本病虽常表现为上焦病症,但仍与中下焦关系密切,临床中肺脾同病、肺肾同病现象很常见,且脾肾阳虚亦多见,故在治疗上,常以越婢加术汤为基础,配合其他经方,以治疗SVCS。当患者平素体虚或外感寒邪、湿邪等阴邪时,会出现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临床表现,这提示患者体内的水饮寒化,此时在治疗上除宣肺利水外,还应重视温补脾肾,可在越婢加术汤的基础上合用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方剂温阳利水。当患病日久,水饮郁而化热或患者素体阳盛或感受风邪、火邪等阳邪时,则会出现面色红赤,烦躁不安,急躁易怒,舌红或绛,脉洪数等表现,此时则为水饮热化,治疗上应在宣肺利水的基础上加以清热化痰,此时可让越婢加术汤与五苓散、小陷胸汤等合用。本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有兼证,故在治疗时应着眼于主要症状,分清主次,万不可兼顾所有症状以至病情延误。同时要重视调护,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后,应继续调护脾胃,脾胃健运,正气充足,机体方可与邪气做斗争。越婢加半夏汤虽有效量,但不可过服、久服,当中病即止,以防生变。
(2)李仁廷教授经验
李仁廷教授[5]在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时擅长使用虫类药物。李仁廷教授认为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可以减轻五脏亏损、提高机体活力、改善虚弱状态;同时,虫类药药力峻猛,且能走善窜,功专搜剔,具有消肿散结、破血逐瘀、搜风止痛等功效,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以治疗疑难杂症。虫类药种类繁多,临床上配伍使用,对于治疗水肿、高血压等疾病疗效显著,对于肺癌所致水肿亦疗效显著。李仁廷教授在应用虫类药治疗SVCS时尤其注重辨证。李教授认为阴阳为万物之本,在治疗疾病前当先辨清疾病的阴阳,以此判断邪正的盛衰,再辨清疾病的虚实、表里、寒热等,同时结合脏腑辨证,根据其病因病机,合理配伍虫类药以祛邪,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灵活掌握药物剂量、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虫类药物药性猛峻,毒性较强,在临床应用时要熟练掌握虫类药药理,熟知各类虫类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在运用虫类药时要与他药适当配伍,以制约其毒性。对于毒性较大者,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剂量把控和不良反应。肿瘤患者多形体消瘦,正气亏虚,应用虫类药更应小心谨慎,配伍得当,斟酌用量,要中病即止,同时固护脾胃,以防伤及人体正气。
(3)山广志教授经验
山广志教授[6]认为,运用介入疗法配合中医药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具有显著的效果。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中医“水肿”“悬饮”“喘证”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山教授认为治疗早期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虽疗效欠佳,但对缓解病情和为介入治疗争取时间和有利条件非常有帮助。SVCS发生时,疾病常常已经处于中晚期,此时邪毒反复侵肺,以致肺络损伤,日久则伤阴,最终使得肺阴耗伤;同时,经过放化疗之后,患者正气进一步耗损,出现气阴两虚,血瘀痰阻等病机变化。山广志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为治则,在介入治疗后一段时间内运用中医药,方选百合固金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4)张志芳教授经验
张志芳教授[7]认为,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应当以解毒抗癌、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主要治则。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肿瘤侵犯静脉,因此,解毒抗癌、缩小肿瘤为治疗关键。张教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西医通过放化疗等方法缩小肿瘤体积,减轻静脉受压迫程度,同时配合解毒抗癌、软坚散结的中药方剂如血府逐瘀汤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并可合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瘀及水肿症状,防止血栓形成。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癌细胞滞留,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黏附,防止癌栓形成,降低癌细胞转移率。抗新血管生成方面,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干扰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或阻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提高TNF活性,从而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达到抑瘤目的。癌症患者大多久病体虚,加上手术或放化疗耗伤正气,以致气阴两虚,因此,在攻邪的同时,应注意顾护正气,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方能攻邪不伤正。放化疗药物极易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无力,故应兼顾护脾胃。痰瘀日久化热,应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并顾护阴津。